川网传媒-首屏新闻成都7月17日讯(记者 许雨珂 刘文君 实习生 王熙蕾)“太有效率了!困扰我们多年的购电问题发帖两天就圆满解决!”“现在的林凤镇风貌焕然一新!乡镇道路干净,宽敞!”“修出了一条致富之路,也是一条连接人民群众和政府的心灵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川网传媒·麻辣社区“群众呼声-网络问政平台”已收到3000余封来信。
在这里,涉及的环境、交通、医疗、就业……既是百姓关切的焦点,也是长期以来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回首当时写下的感谢信,现在的他们有什么想说的话?
一封曾经从资阳市安岳县林凤镇“寄”来的感谢信里,两百余字里,22个感叹号。“与过去相比,我们林风镇的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不再有堆积如山的垃圾和难闻的气味,道路干净整洁。村道干净!民宅整洁!乡风淳朴!”这位网友反馈。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在生态方面建章立制,先后出台30余个改革方案和50余部地方法规、政策、规划。一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美的生态答卷,铺展在四川广袤的大地上。
资阳市安岳县赵坪乡的伍云飞兴奋地表示,“很感激政府为我们修建了连接两乡之间的道路!过去,雨季时的泥巴路连摩托车都无法驶入,更别说把我们种植的柠檬和花椒运出去。现在有了水泥路,出行、买卖,变得容易多了。”
四通八达的道路,织密了四川奔向小康生活的幸福路网。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交通迎来跨越式发展——高速公路通达全省所有市州,硬化公路、乡村运输覆盖所有建制村,昔日“蜀道难”变为“蜀道通”。
一位乐山马边县的网友说:“我们家曾在马边县工作,后因家人生病回老家进行治疗。面对异地医保报销难题,本以为会繁琐耗时,但贵局异地结算部门的工作人员主动提供帮助,耐心指导我们进行线上的办理,大大节省了时间与精力。”
生活有“医”靠,才能带来更多健康安全感。在深化医保改革上,四川加快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扩面,全省共计开通异地联网结算定点医药机构5.4万余家,2023年直接结算异地就医5369万人次,基金支付272.4亿元。
来自德阳市的李女士讲述了丈夫就业问题的解决过程:“我的丈夫曾是一名大龄待业人员,一直为就业发愁。通过麻辣社区发帖留言,得知了我们本地有一个创业板正在招聘大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许多工作机会。最后我们成功找到了一份学校食堂的工作。整个过程中,就业局的老师一直在跟进我们的进度,真的很暖心!”
李女士的故事是四川解决就业问题的一处生动缩影。近年来,四川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在全国率先出台“稳就业15条”。制定实施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就业帮扶、新就业形态人员就业等专项政策。2022—2023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211.9万人,年均增长100万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10.5万人。
在这之外,四川深入推进民生改革,还体现在教育、房屋建设等诸多领域。其中,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水电气领域,连接民生一线。“困扰我们多年的购电问题发帖两天后就得到了圆满解决!”四川省西昌市凤凰村的村民告诉记者,“之前,我们必须到供电所现场缴费,现在我们可以随时手机上查看电量并提前缴费。”
这一封封信件,犹如一面面镜子,深刻反映了四川民生工作的点点滴滴,映射出地方治理的细微关怀。在这里,每一项政策与行动都是对“民声”的真诚回应,每一处改善都是对“民忧”的切实化解。通过聚焦并解决这些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民生问题,四川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精神,不断增进民众的福祉,将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理念转化为具体而温暖的现实。
(截图来自麻辣社区,图片由受访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