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临近中午,在公交上发生了个事情,作为一个后排吃瓜群众都觉得成都有点丢了体面。
185公交车上的争执
坐185从天华路到南华路的过程中,有一站上来了外地口音的乘客。跟司机发生了争执,公交靠站上完乘客司机也一直不发动车,转身过来对着车厢提高声音一直重复着,“请乘客刷卡!”“你看这(应该是指免票政策)没你这个,有我就认!”……这个外地乘客有些生气,他红着脸说了不少话,我就听清了一句,“中国其他地方都认,就你们成都不认?”
大热天公交停着看双方你来我往,不少乘客都挺烦躁的,不少人对这个乘客有些责备,因为不太能听明白他的口音,跟着司机的四川话,多少都有些认为对方贪小便宜,用了什么假证。后来这个乘客羞愤走到车头不知道是给的现金还是怎么着,公交终于是继续启动,争执也停止了。
成都不认优待证?
这时候,坐我后排的一个小朋友问带着她的家长,“他们刚在吵什么呀?”后排的成年人回答说,“那个爷爷出示了‘优待证’应该免票,人家其他地方都认,但成都就是不认……”那一刻,我感觉到这个家长和我一样,似乎都是第一次因为户口在成都而觉得有些臊皮。
天哪!我刚还以为人家外地乘客是贪小便宜,原来人家出示的是优待证,想起年初那个新闻,我觉得像我这种哪怕是误会了持优待证的群体,
可能都会为自己之前的揣测而感到羞愧。
不知道我在公交上看到的老爷子持的是哪种优待证,有退役,有家属,有的地方献血达到一定量,也给予优待证。不管是哪种,其实都是自己或者家属为大集体作出了牺牲、奉献,国家对其表彰,希望从社会待遇层面予以优待和补偿。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方面还是应该彰显国家意志。
成都真的有点冤
后来,查了一下:成都公交官网,优待证似乎只存在于失物招领栏目,没查到有政策和其他相关内容。
只有“优待证”这几个字,没其他实质内容
同样的关键词还查了下成都地铁,倒是很让人意外。不光有具体的政策,而且还在每一次重要的运营节点都会着重提醒,提供优先优待服务。
2022年9月开始
原来,是外地乘客误会成都了,我们和那个略带歉意给自己娃娃解释的家长也冤枉成都了!成都,是认而且重视优待服务的。不光公共交通,在文化、旅游方面,不少单位都有提供优待服务。
当时的真相到底如何?是证件不对还是政策没落实?
所以,在此咨询下成都公交。周六我们在公交上遇到的那一幕,是老爷子的证件不对?还是说成都公共交通的优待政策,只有地铁在认真执行,公交系统两年了还没落实?
作为了一个有点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市民,希望了解下相关政策。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如果公交系统没这个政策,我愿意去把这两块钱给了避免司机为难,持证人尴尬,其他乘客等待;如果有这个政策,我也好上前说两句,是司机不了解政策,而不是这个城市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