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师当学生管,把学生当祖宗供”,这样的教育模式害远大于利
茶人治钢
2024-9-10
19:30
四川
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四十个教师节。如果说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那么教师就是这片希望的土壤。
不过近年来,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大部分压力正是来自教室讲台下的小听众们。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消息发布后,立即引发热议。
有人认为《意见》支撑教育惩戒权的力度仍不到位,怀念当初“该打打、该骂骂”的“老规矩”;也有人举例某些教师以极端方式惩罚学生,造成侮辱、伤害之实,忧心《意见》之后教育惩戒权是否会遭到滥用。
教师的教育惩治权,并非是一种随意施加惩罚的权力,而是一种基于教育目的、遵循教育规律、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它是教师履行教育职责、维护教育秩序的重要保障。
然而,现实中,一些因素削弱了教师的教育惩治权。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对教师的正常管教产生误解和抵触,导致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治时心存顾虑。社会舆论的压力也使得教师在行使权力时如履薄冰,担心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争议。此外,法律法规在这方面的界定不够清晰,也让教师在行使教育惩治权时缺乏明确的依据和保障。
维护教师的教育惩治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教育秩序。当教师能够合理地运用教育惩治权,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能够让学生明确行为的边界,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自律精神。这有利于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秩序井然的学习环境,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同时,这也有利于保障教师的教育权威。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道德的引领者,需要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应有的权威。当教师的教育惩治权得到有效维护,他们能够更加自信、坚定地履行教育职责,更好地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那么,如何维护教师的教育惩治权呢?首先,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教师教育惩治权的范围、方式和程序,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其次,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让家长理解教师教育惩治的目的和意义,形成教育合力。再者,社会舆论应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一个尊重教师、信任教师的良好氛围。
维护教师的教育惩治权,是为了教育的未来,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师的教育工作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