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至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强调,举办“少而精”的中等职业教育。《21世纪经济报道》对此分析,“少而精”,意味着中职学校将招生渐少。从这个学期开始,多地均大幅放宽了普职比。
从招生人数上看,2023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招生1421.84万人,普职比为6.8∶3.2,其中普通高中招生967.8万人,同比增长2.14%,中职招生454.04万人,同比减少6.34%。
在地方层面,普职比也不再硬性维持5∶5的比例。例如,福州市今年的普职比约7∶3;宁波市北仑区普职比约7.4∶2.6;江苏省无锡市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占比达到65.03%,比上年提高了5.01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在“撤改并”政策下持续减少。据报道,2024年,山东省将通过“关停并转”等措施,进一步消除“空、小、散、弱”的中职学校。今年3月,江西省表示“省级原则上不再举办中等职业学校”。统计显示,2023年全国中职学校共7085所,比上年减少116所,比2019年减少601所。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放宽普职分流比例,有助于缓解社会教育焦虑。但从教育教学质量角度来看,应积极推动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双向奔赴”探索发展综合高中。
专家指出,对于如何举办“少而精”的中职教育,提高办学吸引力,首先需要把握“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导向,其次还要根据区域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要瞄准有中职毕业生需要的职业岗位开设专业,推动职业教育紧密服务于现代化产业体系,消弭学生学业与就业、谋业之间的隔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