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新安
仅仅不到一周的功夫,刀郎的《罗刹海市》就火遍全球,成为史上播放量最大,演绎版本最多,参与人数最多,谈论角度最多,分析解构最多的歌曲。 注意,《罗刹海市》爆火绝非营销,完全是作品本身的力量。
这种盛况,用史无前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都不过分。 《罗刹海市》像红楼梦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都说的头头是道,娓娓动听。我看到最神奇的是,除了音乐界。连文学界,诗歌界,民俗界,司法界,法律界,教育界,中医界,戏曲界,哲学界,社会学界,历史学界等等都参与到解读当中,甚至连 堪舆,算命,八卦,神学,命名学,都是参与其中解读。并且,还都能自圆其说,自成一家。
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甚至这种猜谜游戏都火到了国外。
法国一政党领袖就此歌发声,认为此曲就是为德国当下政界现状定制,韩国某电视节目也在解析这首歌是对韩国政坛的某种讽刺。不仅如此,英国,美国,加拿大,都有人翻唱,讨论,影响空前绝后。
在演绎的戏种方面,更是五花八门,无一戏种不参与;京剧,豫剧,越剧,川剧, 湖北大鼓,粤语,古典,文艺,二人转,西北风,花鼓戏,黄梅戏, 苏州评弹,二胡,琵琶,古筝,唢呐,文学,相声,综艺,小品;
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
《罗刹海市》这样的包容性,丰富性,多义性,堪称中国第一神曲。
解析越多,岐义就更多。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认知程度不一样,发现的内容也不一样。在我看来,大部分的解读都很精彩,只有一小部分的解读,是还没有完全看懂歌词意义的妄断。
很多评论只是为蹭流量,纯属娱乐,不可当真。
伟大的音乐能让我们找到各自需要的意义,这里面就有许多误读与演绎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