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 国学文化
书画家启功先生在世时,明知市面上有很多他的赝品,却对此表现得相当宽容。有人问他:“启老,您为什么不打假?”他云淡风轻地说:“让他们继续卖吧,给他们留口饭吃。”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能为他人考虑,能成人之美,这种思想境界,映射出一个人非凡的大格局。
01《道德经》写道:“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什么是善良?善良是满足自我需求之余,默默为他人考虑,不动声色地援助他人,而非刻意、矫揉造作地展示。真正善良的人,对他人有着感同身受的关怀,真挚期盼着他人能获得幸福。这种人性之光,是最温暖的善良光辉,亦是善良最好的模样。
郑板桥画的墨竹誉满天下,但鲜为人知的是,他画的梅花也精妙绝伦。仕途不顺时,他曾在苏州以开画铺为生。而离他的画铺不远处,一位叫吕子敬的画家也开着一间画铺。但吕子敬只擅长画梅,总是标榜自己画的梅花是“远看花影动,近闻暗香来”。得知吕子敬是落魄的秀才,且身体孱弱,家境困苦,郑板桥心生怜悯。他决意在苏州专画竹石,避开梅花,不与吕子敬争锋。有人请他画梅花时,他便推荐吕子敬,并赞誉其画技超群。有一次,尚书大人造访,请郑板桥绘梅花图。若他能与尚书交好,便仕途有望。然而,他依旧婉拒了,还请尚书去向吕子敬求梅。慢慢地,吕子敬画铺的生意越来越好,其生活条件也得到改善。
几年后,郑板桥离开苏州时,很多文人前来送别,并互赠礼物。吕子敬赠了郑板桥一幅梅花图。郑板桥也画了一幅梅花图,作为给吕子敬的回礼。吕子敬看到郑板桥画的梅花气韵更加灵动,只见图上数朵梅花清晰可见,余则随意涂抹,给人一种“触目横斜千万数,赏心只有三五朵”的意境。他惊叹之余,恍然大悟道:“原来郑兄之所以不画梅花,是为了给我留口饭吃。”
古语有言:“善欲人知,不是真善。”生活中,有些人可能出于特定的目的,刻意去做善行并广而告之,这种行为有时可能被视为伪善。
其实,真正的行善,无需人看见。当你不求回报,用自己的光照亮他人、温暖他人的时候,自己的心灵也会得到洗礼。
为他人着想,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品行,更是行世、立世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