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47|评论: 0

[原创] 求教大方之家——七上新差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7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求教大方之家——七上新差错

说明
   这是新教材修订版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标点差错(1-0.1)
   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54页:

    《千家诗》中很大一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浅析
   每个引号的后引号外或后引号内,似应有点号却无。

   一、两可

   指点号在后引号内外均可,即既可在每个引号的后引号外添上点号(“”,或“”。),也可在每个引号的后引号内添上点号(“,”或“。”)。

   (一)第一“可”,指点号可在外,在每个引号的后引号外添上点号(“”,或“”。)。
   1.“可外”之改动见下(为述说简便,略去原文中关系不大的文字,下同):

    ……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2.《用法》怎么说。
   关键看引文是否完整且独立使用。

    B.2.1行文中表示引用的引号内外的标点用法
    当引文完整且独立使用,或虽不独立使用但带有问号或叹号时,引号内句末点号应保留。除此之外,引号内不用句末点号。当引文处于句子停顿处(包括句子末尾)且引号内未使用点号时,引号外应使用点号;当引文位于非停顿处或者引号内已使用句末点号时,引号外不用点号。
    示例5: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使之“藏之名山”,忍受了人间最大的侮辱。
    示例6:在施工中要始终坚持“把质量当生命”。

   关键语,除此之外。“此”,指引文完整且独立,或带有问号或叹号,才保留后引号内点号。
   可读出有二:引文不完整或不独立使用,后引号内不用句末点号;引文停顿处后引号外应使用点号。
   3.标点使用。
   课文的句子,两个冒号分别提示范围都是一句。既是一句,则每一句的句中引号的后引号外为逗号,句末引号的后引号外为句号。见(一)之“1”。

   或曰,“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是完整一句,可独立使用,故引号的后引号内用句末点号。
   答曰,如果“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是完整一句。那么,它的前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就不是完整一句而是半句了。可以半句接着整句的吗?或说是半句可以单独存在的吗?

   (二)第二“可”,指点号可在内,在每个引号的后引号内添上点号(“,”或“。”)。
   1.“可内”之改动见下:

    ……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2.《用法》怎么说。
   凡“冒号+引号”,引号的后引号内都有点号。


    4.7.3.1  (冒号)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
    示例2:她高兴地说:“咱们去好好庆祝一下吧!”
    示例3:小王笑着点了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
    4.8.3.4  当引号中还需要使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示例:他问:“老师,‘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A.6.3  冒号应用在有停顿处,无停顿处不应用冒号。
    示例1: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有停顿)
    B.1.5  冒号、逗号用于“说”“道”之类词语后的区别
    示例1:他说:“晚上就来家里吃饭吧。”
    B.2.1  行文中表示引用的引号内外的标点用法
    示例8:俗话说:“墙头一根草,风吹两边倒。”用这句话来形容此辈再恰当不过。

   3.标点使用。
   课文的两个句子,句中均用冒号提示,所示范围都是一句。既是一句,则每一句的句中引号的后引号内为逗号,句末引号的后引号内为句号。见(二)之“1”。

   (三)他山之石,可否攻玉?
   1.相似于(一)之“1”——点号在外(“”,或“”。)——以下为(“”,)。
   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94页:

    小说家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借助超凡的想象力,用语言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我们知道那是鲁迅笔下的杨二嫂;……

   2.相似于(二)之“1”——点号在内(“,”或“。”)——以下为(“。”)。
   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22页:

    泰戈尔的《飞鸟集》中也有大量哲理诗,如:“麻雀看见孔雀负担着它的翎尾,替它担忧。”(第58首)“太阳穿一件朴素的光衣。白云却披了灿烂的裙裾。”(第112首)

   (三)两可都对?
   若非,孰是孰非?
   题,诚盼赐教。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