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考棚而言,我这位邛崃一中初八四级与高八七级的学生是有发言权的。
记忆中约1984年、1985年撤考棚建新办公与教学楼时,本人正就读于斯,眼见那么熟悉的考棚被一点点撤除,心中别有一番滋味,往事历历在目。
其实我言说的考棚,应该更为宽广些,据我所知,除考棚和考棚旁东西厢房外,考棚北本为著名的“鹤山祠”——为纪念魏了翁而建,考棚东北的建筑物为我奶奶家的“张家祠堂”。因上述二祠堂在此,自然多出来个十分高大周正的大四合院。
时由学道街向北可通往之,衙后街向西在此处与学道街交汇。(有兴趣者可参看宁缃所著的民国版《邛崃县志》中民国初年临邛古城地图)。
时间到了民国时期的1945年9月前,在拟建四川省立邛崃高级中学时,因在城厢镇中没有找到合适的校址,时任教育局局长的周英便托人找到我奶奶的大哥(时驻防乐山的国军师长)暨建国后邛崃县教育局界前辈之一的张家三弟张代宽、四弟张代忍的大哥。
说到办教育局,张家经商量,同意为省立邛崃高级中学(今邛崃一中前身)予以便利和支持,遂捐让出本家祠堂以为该校创办之用。原本诺大的张家祠堂,仅留后来邛崃一中校门右侧的张家大院供家人们居住。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东院”情况,初记之,供友好们一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