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钩与窃国
文/南湖居士
回顾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哀牢山是一个很火的话题。有露营的博主、有拍写真的汉服女子、还有纷至沓来的各地游客……至于突然走红的起因,据报道称,是一个寻找矿物颜料的短视频。虽然发布的时间不长,却获得了无数网民的观看及转发,同时引来了相关部门的密切注意。而进山取材的举动是否合法,也成为舆论争议的焦点。
按照法律规定,在未报备的情况下私自进山“采矿”,的确属于违法行为。因此,当地管理部门依法对这名颜料制作师进行了惩处:批评教育,并要求返还矿石。但是,像捡石头一类的寻常操作,如今竟然也能列入违法的范畴,又难免引发显著的不满情绪。看看网络的评论——小题大做、上纲上线、格局太小……可知僵硬的办事方式早已惹了众怒。诚然,笔者从不反对严格执法,只想说缺乏人情味的根源是考虑不周的立法。如果出现了合情合理,偏偏不合法的事情,大抵表明法律文件本身制定得不合理。就事论事,捡石头和挖洞钻井是有天壤之别的,那么怎样衡量采矿的界限,法律应该拿出具体标准去详细解释才对。否则,一点无关紧要的芝麻绿豆,也被死死咬住大做文章,其实是坑害百姓的套路罢了。
究竟法律条款的一系列漏洞,不仅为滥用权力欺压群众提供了便利,也是凭借公关逃避惩罚的可乘之机。首先谈谈最近的事件,九月中旬媒体披露了三只羊直播销售中的诸多问题,全网一片哗然。虚假宣传的风口浪尖之下,三只羊一边面临立案调查,一边还要逆势复播,直到官方通报发布,三只羊的道歉声明才姗姗来迟。倒是罚款和暂停经营、限期整改的最终结果,诚如不少网友所言“处罚太轻,不过是一个晚上就能赚回来的数目”,算是再一次草草敷衍的落幕罢了。
相比包庇纳税大户的质疑,到底还有更多非常离谱的例子摆在眼前:强烈轰动的油罐车混装食品油,由现有的公开资料去分析,或许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乱象了,可是仅仅查到七家涉案公司,追究刑事责任的只有五人而已;新冠疫苗被曝光可能导致多种损害生命健康的严重副作用,想想曾经的那些一刀切——直接或是间接强制的全国范围推广,似乎在接种者的身体里面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时至今日,却没有任何人为此给我们一个满意的说法;还有中国知网,未经许可将他人作品收录进数据库并开展付费下载服务,通过盗版非法获利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官司打了一次又一次,始终停留在民事诉讼程序,围绕侵权提出经济赔偿,却一直没有针对其犯罪行为给予相应的判罚。最令人大跌眼镜的,当属郑州“红码”事件的后续进展,公器私用的干部不但没有判刑坐牢,反而在撤职处分的几年后高调复出,一路提拔升官,得到履新重用,一般低廉的犯错成本,委实让大家难以接受。
由此可见,利用法律的模糊地带,对基层的小错总是斤斤计较,又对上层的大错总是放任纵容,在社会公正领域已经形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古人所描述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形容两千年后的现状,我以为,仍是十分贴切的,这绝对称不上什么好事。真正的法治,应该把保护亿万普通公民的正当权益作为出发点,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追求一些快速便捷的目标。不幸的是,翻阅我们的法律法规,往往侧重于向下的规范,总是缺乏向上的约束。所以,借助身份地位的差异、贫富贵贱的区别,窃钩与窃国在现实里无法做到一视同仁的对待,恐怕也不是偶发的个案吧。倘若未来不能足够重视,不能逐渐改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实现必将沦为空谈——解决“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顽疾,根除人治,步入法治,依旧任重道远!
2024年10月1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