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衣节遐思 高立祥 题记: 寒衣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在寒衣节遐思 悠久历史寻根追忆 《诗经·豳风·七月》记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纵观寒衣节发展轨迹 北宋授衣烧衣① 明代五色纸裁衣痛哭祭祀② 缅怀仙逝亲人表情达意 在寒衣节遐思 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 哭倒长城 忠贞爱情感天动地③ 千百年纸钱草纸 本是伪劣产品 商人欺诈寻商机 赚得许多真金白银④ 在寒衣节遐思 寒衣节孝文化蕴意 十月气温降低 送寒衣天人合一⑤ 在寒衣节遐思 对寒衣节习俗扬弃 破除焚烧寒衣纸钱陈规陋习 文明祭祀表达孝思 2024.10.31于西昌 注释:①北宋时期,寒衣节的习俗主要有两个方面:授衣和烧衣。所谓授衣,即皇帝向文武官员赏赐棉衣,以示关怀。烧衣即为逝者备好御寒的衣物,拿到坟前烧掉。 ②明代用五色纸裁剪成衣服焚烧,为故去亲人送寒衣;对新逝者,还要痛哭追思。 ③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④蔡伦之弟蔡莫造纸技术不好,造的草纸卖不掉,他的妻子诈死装神弄鬼,说这是纸钱,卖完草纸,赚得许多真金白银。 ⑤ 寒衣节所处的农历十月气温降低,冰霜寒露开始出现,此时生者的体感与观感均有凄凉之意,进而引发悲伤等情绪。这种天人合一模式下的自然秩序论为孝道存在的合理性找到了宇宙本体论依据,同时为寒衣节及其习俗的形成提供了支持。 作者简介:高立祥,男,汉族,四川省西昌市人。一九八二年参加工作,中小学高级教师,二0一九年退休。发表作品四百余篇四十余万字,系凉山州、西昌市两级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