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闭幕时,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财政相关内容,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对此,经济学者、泽平宏观创始人任泽平对《经济大家说》表示,这是一场及时雨。“整体符合预期,我在方案公布前预估这轮化债规模也是在十万亿左右。”
任泽平强调,这一化债政策的“宣示效应”同样重要,它传递出政府化风险、救经济的坚定决心,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另一方面,此次财政部“大礼包”的重点是“化债”,对于任泽平长期以来关注的人口问题的解决,他继续提出自己的建议:国家层面发放生育补贴,特别是向有抚养老人、孩子的家庭倾斜。他提出的具体方案是:一孩补贴1000元,二孩补贴3000元,三孩补贴6000元。
他认为这一措施短期有助于扩内需、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提振生育水平、提升人力资本、增强经济社会活力。
为何当前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了?任泽平在新书《大国人口》中分析称,第一,生育基础削弱。晚婚晚育、单身主义等削弱生育基础,婚姻匹配难。第二,生育成本高。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高,就业与家庭矛盾提高机会成本,抑制生育意愿。
他对《经济大家说》表示,中国目前的人口问题具有“四化”特征,即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和阶层固化。“我认为未来5-10年,最主要、最紧迫的是要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他建议应该拿出GDP的大约2%-3%来提振生育。“中国2023年GDP总量为126万亿,因此应该至少拿出3万亿至5万亿来用于生育补贴。”任泽平持续表达发放生育补贴的重要性,同时他指出,这对企业来说是不可强求的,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公共政策的责任。
最后,任泽平对年轻人的建议是,应该标配一个家庭要生两个孩子,并转变教育观念,不必过度追求分数,给孩子更多的宽容和幸福感。他强调,对年轻人来说,现在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社会阶层的跃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