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下午4点,离四川文化产业市州行“彝绣之夜”展演活动开始不足4小时,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组织会员杨华珍从成都风尘仆仆赶来西昌。虽然历经3个多小时的车程,60多岁的她一点不显疲惫。坐在沙发上,西昌温暖的阳光打在她的脸上,更显得神采奕奕、精神矍铄。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采访,走进这位对藏羌彝刺绣无比喜爱并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非遗传承人。
彝绣之爱 绣的是美好生活
一谈起刺绣,杨华珍的眼里一下就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从12岁开始,她就显露出刺绣方面的天赋,那一年她就能够独立绣制一双漂亮的鞋子,并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刺绣能手,人们争相请她绣制嫁衣和装饰品。
从深山到城市,她用一根绣花针“绣”出了800多万的合作,合作品牌包括爱马仕、欧莱雅、星巴克等国际大牌。“藏羌彝是三姐妹,各自拥有巧夺天工、特色各异的刺绣技法,都应该发扬光大。”在为藏羌刺绣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后,杨华珍把目光更多聚焦在彝绣身上。她说,近年来,她多次深入凉山腹地调研、考察、拜访当地的资深彝族绣娘,了解彝绣的民族特色,谋划彝绣的产业未来。她认为,羌绣是绣“自然”,彝绣是绣“生活”,彝绣展示的是美好生活、人间烟火,羌绣描绘的是自然万物、生生不息,“彝绣很实用、贴近百姓,所以我特别看好彝绣的未来。”
彝绣之愿 希望高学历年轻人加入
“这是一场彝绣产业的盛会,大大提振了我们的信心。”谈到本次在西昌举办的四川彝绣产业推介会,杨华珍显得非常高兴。她说,四川文化产业市州行第一站就选择西昌,聚焦彝绣,足见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凉山州州委州政府对发展彝绣产业的高度重视。在活动现场,我看到了很多企业家,很多彝绣传承人,也看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身影。
“我特别希望高学历本地年轻人能够扎根家乡,传承和发扬彝绣。”杨华珍说,以她与国际大牌合作的亲身经历来看,传统的也是时尚的,刺绣早已跳出了传统手工艺的范畴,拥有与国际潮流接轨的无穷潜力。“年轻人不要还停留在对刺绣传统的认知上,这里同样有让你一展身手的舞台。”她认为,艺术和民族没有界限,在她的工作室里,有六个民族的成员,还拥有两名博士。
彝绣之志 欲创立彝绣自有品牌
12月31日,杨华珍在12月31日的四川彝绣产业推介会上作了《绣品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利用路径》主旨演讲,分享与国际品牌、知名艺术家进行版权合作,探索出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的经验。
“两个刺绣作品产权卖出了20多万,知识产权保护让我尝到了甜头。”去年,她和《功夫熊猫》、《侏罗纪世界》等合作密切,今年又开辟了和宝马等品牌的合作。“创新才是最好的传承。”她说,她希望能通过推介会找到志同道合、敢于创新的朋友, 一起助力彝绣产业的发展。
采访中,她还透露了一个“重磅”消息:计划在西昌成立彝绣工作室或组织,吸引当地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创建彝绣自有品牌,把自己与国际大牌合作成功的经验复制过来,“让这朵民族艺术之花绽放在世界舞台。”
川网传媒记者 邓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