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四川彝绣产业推介会在西昌举行,中传文创投资有限公司IP运营部主任鲜海军作《彝绣IP运营》主题分享,引发了现场热烈的反响。
会后,鲜海军接受了记者的专访。整个采访过程中,他思维缜密、条理清晰,显示出他对彝绣产业的深刻认知和对彝绣IP运用的深度思考。
记者:鲜主任,您好。本次四川彝绣产业推介会规模大、参与企业众多,活动非常成功,请问对于本次推介会,您最大的参会感触是什么?
鲜海军:会上,我看到了众多年轻的传承人、设计师、艺术家以及创意人才的身影,他们在传承彝绣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时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我感受到彝绣这一古老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我也意识到,彝绣产业面临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众多企业对彝绣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和积极参与,彝绣产业正在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具备了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记者:请从IP打造和运营的角度出发,您认为该如何包装和推广彝绣这个非遗IP呢?
鲜海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对彝族刺绣背后的历史、传说、民俗等文化故事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提炼彝绣所蕴含的独特文化价值;二是创新设计与产品开发。改变彝绣传统的构图方式等手段,使其更具时尚感和实用性,吸引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三是品牌塑造与形象建设,根据彝绣的特点和目标市场,确定清晰的品牌定位;四是线上线下整合推广,定期举办线上活动,增加品牌曝光度和用户粘性;五是合作与跨界营销,包括与设计师合作、与品牌跨界联名、与旅游产业结合、与文化教育机构合作等。
记者:我们知道,彝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经成为凉山民族文化重点产业之一。对于彝绣产业,贵公司现有哪些合作以及未来会推进哪些合作呢?
鲜海军:对于彝绣产业,中传文创尚未有直接合作,但中传文创公司在非遗文化产业领域有诸多动作和布局,其现有合作及未来可推进的合作方向如下:
一是携手赋能包括彝绣在内的四川省非遗、传统工艺、文旅等领域,进行IP孵化、文创开发、活动赛事;二是推动彝绣在内的非遗出海。中传文创目前正在积极推进非遗出海业务,携手腾讯云、格罗斯等专业机构,联合打造数字非遗出海工程;三是打造非遗共同体。中传文创携手中国工艺、中央美院、清华美院、江苏美院、贵州文旅学院等,建设非遗产业发展共同体,彝绣可借鉴此类模式;四是未来可推进的合作。协助政府或平台公司搭建彝绣IP公域品牌及产业服务平台,与彝绣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其提供IP孵化、知识产权、IP运营、衍生品及创意商品开发等赋能服务。
记者:打造彝绣非遗IP的意义是什么,能用两句话概述吗?
鲜海军:打造彝绣非遗 IP 意义重大,一方面能传承彝族独特文化基因,使其在现代社会绽放光彩,守护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可通过创新开发产品、拓展产业模式,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为乡村振兴与文化繁荣注入活力,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共生。
记者:您觉得对于推进彝绣产业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呢?
鲜海军:一是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设立彝绣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彝绣技艺传承人的培养、基础设施建设(如彝绣工坊)、市场推广活动等,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二是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推动传统彝绣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鼓励设计师深入研究彝绣文化和图案,开发出既保留民族特色又符合当代人审美和生活方式的产品;
三是产业集群与协同发展。规划建设彝绣产业园区,吸引彝绣企业、IP运营机构、传承人工作室等相关产业集聚。时机成熟时,建立彝绣产业联盟;
四是加强彝绣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在旅游景区设置彝绣体验点,开发以彝绣为主题的旅游纪念品。
记者:最后,请说一句对彝绣产业发展的寄语。
鲜海军:愿彝绣产业如同繁星般璀璨,于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光芒。在继承古老技艺精神的同时,借助创新的力量编织出辉煌的未来,成为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中永恒闪耀的篇章。
川网传媒记者 邓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