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安徽省广德市、丹阳市丹北镇等地发现大量“固废”引发关注。
近日,央视新闻刊发调查报道指出,检测结果显示,上述地区发现的“固废”不含有重金属,只是普通固废。不过,堆放过程中经雨水渗透浸淋后,会存在污染因子溶出的情况,可能会对土壤等环境造成一定损害。调查还显示,这些固废来自江苏无锡、常州等地,属于省内异地非法转运倾倒。
报道称,对不同类型固废的处理有严格的规定,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固废处置能力以及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企业为了逃避对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废处理责任,打起了非法跨地区甚至跨省偷排的歪主意。专业人士指出,从固废移入地来说,各地区执法、处罚标准不同,有些地方处罚力度较轻,导致这些地区成为固废非法倾倒的“重灾区”。
公开信息还显示,近年来,全国各地异地非法转移倾倒固废现象频发,尤其是省际、市际毗邻区域成为非法倾倒重灾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温宗国指出,目前,区域发展不均衡比较突出,体现在固体废物处置的成本地区差异比较大,一些发达地区固废处置成本高,设施又不足,在这两个因素推动下,就有动力去往处理成本比较低的区域进行转移,经济性的原因、技术成本的原因是很重要的根本原因。
专业人士指出,要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需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源头上合理规划和补充固废处理设施,监管中,整合住建、环保、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形成联动,对非法转运倾倒行为,发现后应给予适当严惩。同时,可以制定区域性法律,整合区域固废产生、运输、处置等信息,统一处罚管理标准,完善部门、区域间的联防联动联控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