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397|评论: 37

家族和亲属概述 文/杨明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2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png




    我老家住在邛崃市桑园镇向阳村杨儿子坎的一个小山头上,坐西向东,背靠浅丘,面向大坝。山脚下是一条发源于茶园乡睹佛台的清水河,到白鹤青石桥汇入南河。大坝对面是环形浅丘(现成名高速途经这里)。
1737251003927.jpg
    记得小时候我家龙门子面向北,上世纪 60 年代改为面向东,视野开阔,常有很多人来此闲坐聊天,加上我母亲很好客,家里备了很多凳子,父亲也搬了几个大石头摆在八字龙门两边,来人都说父母仁义,我幼年时常在父母招呼下,为来客看座沏茶。

    我祖上共经历了十代,我们明字辈是第十一代,有记载的祖上分别是:
一代:杨得兴、叶氏
二代:杨春荣、李氏
三代:杨广、周氏
杨兰(即杨炳五系)
四代:杨相林、孙氏
五代:杨成先、杨氏 (从赵家抱养的),膝下五个
男分别是:- 2 -
六代:杨文照、古氏,是我们和现杨新成、杨新明
系;
杨文学,即现杨新华、杨新良系;
杨文陈,即现临邛镇杨新福系;
杨文超,即现挖断山杨玉林系;
杨文采,即现挖断山杨义清系。
七代:杨正乾、林氏,现杨新成、杨新明系;
杨正坤、李氏,我们这边祖上,膝下二男。
八代:杨映交移姓至赵家。
八代:杨映先、伍氏,我们祖上。
九代:杨李兴、杨氏,即我的爷爷奶奶,膝下二子
一女:
十代:大嬢:王杨氏、姑爷王荣生,膝下一儿二女;
表兄:王忠全、汪氏,侄儿王建国、侄女王先桃;
表妹:王桂兰,表妹弟:杨忠福,侄儿杨本贵;
表姐:王群珍,表姐夫:王先云;
十代:杨照全 (二伯),伯娘:古代珍,膝下三女。

十一代:大姐:杨炳芬,2-3 岁时,在邛崃北门外走失捡回来的。市人大刘玉门与我大姐是姐弟。上世纪 70 年代初其父刘伯尚来我家寻找失散多年的亲生女,一见脸上伤痕与小时候受伤位置相同,确认我大姐为亲生女。刘玉门弟和弟媳伍毓琼都很记情,后来还带女儿刘希和我们全家旅游生活(见合影照)。直至现在,我们之间还常来常往。姐夫哥曾宪松膝下五女,招女婿杨茂华在家承业。

二姐:杨炳兰,二哥熊永年来杨家与二姐组建婚姻家庭,膝下二子二女。
十二代:侄子:杨新国,侄媳:龚开祥,膝下一女杨雪,现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学院在读博士;
侄女:杨兴华,侄婿:严祚雄,膝下一子严阳经商;
侄女:杨兴琼,侄婿:张开阳,膝下一女张志欣在读研究生;
侄子:熊志华,侄媳:先玉琼,膝下一女熊林玉在读师范本科。
十一代:妹:杨明秀,妹弟:王志刚,膝下一子一女:
侄儿:王开江,侄媳:牟桂秋;
侄女:王露琴,侄婿:苏靖琪(膝下:王昱弋)。
十代:杨照友(父亲),刘克珍(母亲),膝下我们三兄妹。- 4 -
十一代:杨明国,妻张秀芬,响应时代号召,晚婚独生子女。
十二代:儿子:杨钧,儿媳:侯燕,膝下一子一女。
十三代:孙儿:杨竣博,在成都读高中;孙女:杨茹欣,在成都读小学。
十一代:杨明贵(我弟)成都市种子公司业务经理,弟媳:华焕琳,膝下一女。
十二代:侄女:杨璐,侄婿:何佳龙,膝下一女。
十三代:侄孙女:何静怡,在成都读初中。
十一代:杨明英(我妹),妹弟:王朝云(原拱辰中学校长),膝下一子。
十二代:侄儿:王聪,侄媳:王楚,膝下二女。
十三代:大侄孙女:王俊涵,在读本科;
小侄孙女:王俊心然,在读小学。
1737251003483.jpg
    以上主要是桑园向阳村我们杨氏家族 8 代祖杨映先这边后代的情况,我们是幺房,目前已到十四代,邛崃赵家也到十四代了。与我同六代祖后续的长房和茶园挖断山那边,目前已发展到第十五代。
杨氏家族中,第一代以前没有记载,但听说之前我们杨氏家族就与邛崃北门外赵家,因为是亲戚关系,所以杨家无男就到赵家抱养,赵家无男到杨家抱养,过去叫肥水(即家业)不外流,当然这都是两三百年前的事了。有记载的杨家第六代祖就有杨文超、杨文采从桑园迁到茶园挖断山置田宅定居。至今他们膝下已发展到二十几户,邻居谢家无后代又从杨家怀孕的后代到谢家接生,并延续发展,又是二十多户。

    宗亲中,解放前的清明会都只是赵杨二姓聚会。
    解放前杨森任四川总督时在新都举办杨姓清明会,坐300 多桌,请了我的堂兄(长房的)杨炳全(又名杨茂高)参加。1962 年在挖断山举行的清明会也只是赵杨二姓参加。相距 52 年后的 2014 年第三次清明会在桑园我的老家举行,筹备会时,大家一致意见,现挖断山谢家的亲人全是赵杨二姓的血脉传承的后代,所以破例举行了赵杨谢三姓宗亲清明会,共有 200 余人参加。
     我当时发给每户一本的宗亲登记表也只是知道的赵杨二姓的情况,今后登记时,应包括谢姓一并登记。


    同时期我知道与我们同辈的赵家在邛崃北街有赵明新、赵明松、赵明惠、赵明先、赵明叶、赵明正、赵明华等。赵姓在北门外的有赵明光、赵明经、赵明伟、赵明治、赵明忠、赵明孝、赵明成等,详见附刊宗亲名单。
     杨家同辈在桑园的有杨炳全(又名杨茂高)、杨占奎、杨炳得、杨炳华、杨春秀、杨炳忠、杨炳福、杨炳高、杨炳洪、杨炳伍(固驿镇)等,详见附刊宗亲名单。

     茶园挖断山杨姓同辈的主要有杨永高、杨平清、杨寿高等,详见附刊宗亲名单。

    挖断山宗亲包括谢家已发展到 100 多人。基本都是按祖上排行起名。其他则不完全是按祖上排行起名。

    当然时兴两个字的名字,也是与时俱进嘛。眼看快进到 16 代了。所以我想在本文中再续排后 20 代,方便子孙后代的传承发展。
桑园杨氏家族到我祖父这一代开始就破例了,子女辈无男不再从赵家抱养,而从外姓中招赘。是随着社会进步,懂得了近亲婚姻的弊端。我的祖父辈只有四个女性,大姑婆嫁给大邑悦来镇刘惠元、二姑婆嫁给马湖屈银山、三姑婆嫁给本村的邓奇侯。上世纪 60年代有位叫刘生的悦来表兄来过我家,后来我去过悦来镇,打听无果。只有我奶奶排行第四,同姓中也是幺房,小时候我印象中称她四姑嬢、四姑婆的多。招赘的是大邑县原敦义乡(现新场镇丰都社区)李营的李世
顺,到我们杨家改名为杨李兴(是新场街上一表兄刘光俊家牵线介绍来的)。与我奶奶组建婚姻家庭,爷爷是木匠,他的技术在当时是很有名的,最出名的就是杨炳忠家的小天井房是他一个人完成的,我见过,很有特色。父亲在世时,我们几兄妹每年都去丰都庙上坟(爷爷的父亲坟),我父亲 2011 年去世后,我们不忙时也去丰都庙上坟,那边同辈的亲人,有堂哥李成祥 (任过村支书记),大哥李成发,弟李成云,弟媳杨长琼是我认识的原石坡乡政府杨长友之妹。还有留在家的杨二姐和熊大哥,膝下杨茂云(又名杨伙)、杨茂文、杨茂军,上世纪 80 年代就搬到晋原镇车站那条街住了。

    我父亲杨兆友,泥工,年轻时常在外做工。晚年时只在老家帮乡亲们做些简单的泥工活,有时是义务的。曾任生产队长,大队贫协主席。上世纪农田用水紧缺,他常在外通宵露地睡眠,帮百姓守水,因湿气重,患上痛风病,常年吃消炎药。后来一位针灸医生教会他扎
银针,所以,我常见他在头部、面部同时扎十几根银针。多年以后,痛风病好了些,但因体质差,染上结核病,再后来虽然住院治好了肺结核病,但长期服抗生素药,所以 2011 年初因肝癌晚期医治无效 85 岁去世。

    母亲刘克珍,娘家是马湖一大队刘家坎的。母亲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人,常常是有点收益就去帮助别人,宁愿自己不吃、不穿也要先给他人。记得我有一位同姓幺叔,父母死的早,刚娶得幺婶娘后,母亲就对我们说,幺叔家穷,她怕幺婶娘过不惯贫穷生活跑了,即逃婚或退婚。所以,母亲常常拿我家粮食、蔬菜去看幺婶娘。幺婶娘也是我家常客。记得一次饭煮好了,母亲叫我去地里干活,回来时饭已经被吃光了,母亲说,吃下三刻就是屎,多吃点少吃点没关系,边说边重新煮点菜面汤给我吃。我刚从地里干活回来,实在饿,很快吃光了三大碗,母亲只吃了半碗算一顿。

    母亲是一位闲不住的人。家里农活多,常常叫我们帮着做,我中学时每天很早叫我起床,挑三担粪 9 华里,才吃早饭去桑园镇上读书,经常迟到。而她呢,在生产队喂公猪时,逢场天,农户们都去桑园赶场了,她都叫我背柴草或农副产品去桑园卖,她自己不戴口罩
背着喷雾器到公田里义务打农药。我估计她不到 50 岁就因白血病去世,与她常常不戴口罩打农药有关。

    母亲还是一位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人。她一件衣服穿 20 年,常常把好的给别人吃,自己吃菜稀饭,菜面汤过顿。就因为她认为吃下三刻也会拉掉,所以不在意营养保健的重要性。不仅刻薄自己,也刻薄家里人,小时候家里穷,低标准时期我常把底衣服脱下来捉虱子,但我母亲家教很好,哪怕一颗饭掉在桌上,她也要叫我们捡起来吃,并说每颗粮食都是辛苦劳动得来的,“抛撒五谷遭雷打”之类的话来教育我们,教我们吃菜只能夹自己面前的,且不能翻底,有客人桌要让客人先吃,自己少吃等。都是好的家风家教,有她的教养,我和弟弟妹妹都养成习惯了。

    母亲是一位口直心快之人。因为我们是幺房,本生产队多数都是晚辈。所以有谁做得不对,她当即不留情面批评指正。有一位严姓的晚辈戏称母亲是全队的妈。说她比队长还关火(队长与我同辈)。我想这应该是人家敢怒不敢言的一种客套话吧!我年轻时也觉得有点像母亲的这些性格,因为我总觉得把看不惯的东西说出来,心里舒服些。正如我的本单位同事们经常对我说:喜欢与我一起共事,心地善良爱批评人,但不计较,会体贴人,常帮助人一样。
   
    母亲又是一位重情报恩的人。记得低标准时期家里也穷,母亲告诉我她去东街县人民医院看病,下午回家经过北街碰见赵明惠(我称姐姐)见母亲有气无力样子,无论如何都要她留宿,当晚安排炖鸡汤给她吃,第二天说回家,因为邛崃到桑园近 20 华里路,赵明新大哥、明松二哥、王绍惠婶娘都分别送来饭团、面糢等。若干年后母亲仍叮嘱我永远记住要对明惠姐姐好,要对这些关心她的亲戚好,当我 13、14 岁左右时,母亲每年都要安排我背些自家种的菜和土特产去北街
分别看望这几户亲戚,至今难忘。几年前在殡仪馆为王绍惠婶娘送别时,我想起母亲的话确也情不自尽的流了泪!

    母亲的为人好,常常用真心去关心人、帮助人,她的口碑也好,所以上世纪 70 年代我们生产队先后来了5 位知青,都成为我家常客。知青们常常外出回家懒得动火烟,就来我家吃饭。我家 1968 年遭过火灾,比较穷,在母亲教育下,我家里人都勤劳,出工也多,挣的工分也多,分粮也多。她常把有限的粮食拿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包括几位知青。后来这些知青们回城安排工作了,都还经常买些小吃来我家感谢她,看望她。

    写到这里,我觉得我母亲的这种家风家教应该在我们杨氏家族中得到传承发扬,所以我借此在这里特为宗亲家族拟个族规家训,即:
族规家训顺口溜
好家风,代代传,优良品德要记全。
尊长辈,孝在前,感恩之情心里连。
爱小辈,是职责,教育帮助莫等闲。
勤读书,莫偷懒,知识海洋勤扬帆。
懂礼貌,言语甜,微笑待人把心暖。
亲兄弟,要相怜,手足之情不能断。
有困难,齐分担,家庭和睦乐无边。
亲朋间,常关照,礼让三分真情现。
一家亲,常交谈,家和事兴财万贯。
和邻里,常关照,有事帮忙主动点。
美环境,人有责,共同维护携手干。
爱他人,诚意点,同事朋友共患难。
交朋友,要明鉴,志同道合齐向前。
重诚信,诺必践,为人可靠人称赞。
遇急事,心不乱,沉着稳定善应变。
勤节俭,不奢贪,细水长流福久远。
富不傲,穷不嫌,济贫助困留美谈。
严律己,身不弯,是非对错有明辨。
约行为,守法纪,避免做事找麻烦。
客人来,迎上前,让座沏茶言语暖。
陪人餐,礼让先,夹菜不要满盘翻。
心态好,事看淡,不与他人强争辩。
有空闲,勤锻炼,养好身体是本钱。
好家教,是港湾,培养子女成俊贤。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7251003927.jpg
1737112080619.jpg
1737112080641.jpg
1737251003785.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7251003909.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725100389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7251003873.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7251003855.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7251003837.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7251003820.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7251003803.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7251003769.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725100375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725100373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7251003717.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7251003700.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7251003683.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7251003666.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725100364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725100363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725100361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737251003596.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