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表升级后,反而让用户成了‘电费盲人’!”2024年3月以来,国网四川公司在多地分批推行交费系统升级,电表上的传统余额查询功能消失,引发持久争议。
此举是否侵犯用户知情权?四川1816万老人如何迈进“电力数字门槛”?当技术升级撞上民生痛点,这场关于智能电表的争议,正在揭开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深层裂痕。
网民质疑:取消电表查余额功能是侵犯知情权
“不能查看(电费)余额,算升级么?反而更不透明了!”2月7日,成都市民“guanyintu”在麻辣社区“群众呼声——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发贴反映,国电交费系统升级后,电表屏幕上仅显示用电量和电表编号等基础信息,阅读量超过10万+,引发网民广泛讨论。
多个跟帖集中针对“消费知情权”提出质疑。网民“三矿猴子”认为“缴纳电费跟预存手机费、网络费是相同的性质,是属于我个人的财产。取消电表的查看余额功能就是侵犯我的知情权!”
还有部分跟帖认为,此举未考虑到四川老年用户的“查电难”困境,在数字化的过程未兼顾“适老化”。
村民求助:数百留守老人陷入“查电难”困境
2月7日下午,巴中市通江县春现镇钥匙坡村的潘克明接受采访时表示,该村约有六七百名留守老人,56岁的他算村里的“年轻人”,但也玩不明白智能机。“以前电表上随时查电费余额,只剩50块钱了,还会亮红灯提醒,老人们就趁赶场请年轻人提前帮忙充。”电表屏幕信息简化后导致“查电难”,老人遇到停电了,才摸黑给外地务工的年轻人打电话求助在线充值。
记者实操发现,通过“网上国网”APP查询相关用电信息需要完成注册账号、实名认证、绑定户号三个认证流程,对不熟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而言,存在操作门槛。
据四川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末四川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816万。取消电表上的余额查询功能,意味着他们要学会在手机屏上“摸黑找电”,否则可能陷入断电困境。根据省通信管理局数据,农村老年人智能手机持有率仅为38.7%。
记者实测:线上平台电费余额为每日更新
2月7日,在成都市高新区美洲花园小区,业主周岚反复按智能电表上的按钮,无奈表示:“电费余额和电价都不展示了,这就像让消费者蒙着眼睛买单。”近日,周岚的成都天府新区的朋友告知她,自己收到小区物业发的微信信息,通知业主电力公司取消了电表查实时电费余额的功能,周岚才发觉自家电表不知何时也完成了升级。
(国网自贡供电公司关于系统升级的告知书)
(图源网络)
她还发现,虽然“网上国网”APP可以查询电费余额,但不是实时数据。周岚对此隐隐不安:“去年夏天网上爆出那么多电费猛涨的,以后不能实时查电费,咋放心?”为证实周女士言论,记者2月7日——2月11日多时段查看发现,“网上国网”APP及小程序上显示的电费余额1天更新1次,更新时间为凌晨4时1分30秒。“网上国网”微信小程序人工客服称费控系统在测算当日0点冻结数据,每日8点左右完成客户电费测算。
在周岚的担心背后,是四川不少用户的共同困惑。成都、广安、巴中、南充、泸州、资阳、自贡、乐山、眉山、宜宾等多地市民从2024年4月以来就在“群众呼声”平台呼吁,恢复智能电表的核心信息查询功能。
供电公司回应:取消电表查询余额为保护用户隐私
针对网民提出的问题,部分地区的供电公司及业务主管部门进行了回复。
泸州市江阳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称,为满足群众便捷交费需求和落实国家数字化转型要求,按照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统一部署,对智能电表功能进行了优化调整和升级改造,升级后的智能电表不再显示电价和电费余额信息,但可通过登陆“网上国网”APP、微信小程序、国网四川电力公众号、微信生活缴费、支付宝生活缴费等多种方式,便捷查询电费余额或充值。若电费余额不足,电力公司仍然会向客户预留手机号码免费发送提醒短信。
国网四川巴中供电公司解释,电表上不显示客户用电敏感信息,是为保护客户隐私,避免不法分子通过用电量、电费余额等分析客户经济条件、居家时间,防止不法分子实施盗窃抢劫、电信诈骗等不法行为。
国网四川营山县供电公司回应,保留了线下营业厅查询渠道,如果长期只有老人在家,片区经理将上门服务,告知电价余额及提供其他用电服务。
律师说法:兼顾“数字化”与“适老化”
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邢连超指出,一般而言,户号、电价、电费余额和用电量查询等功能,都应包含在智能电表里。作为经营者,不能任意取消相应的服务。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电力公司若无故缩小智能电表的服务内容,实际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损害。“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需要设置合理过渡期,建议保留线下渠道。”(麻辣社区·群众呼声记者 陈玉楼)
(应受访者要求,部分名字为化名)
【新闻短评】国家电网四川公司在推进电力服务数字化进程中,全面取消智能电表电价及余额查询功能的决策引发公众质疑。
国家电网四川公司作为公共服务领域的国企,此举暴露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用户知情权的漠视以及公共服务逻辑的偏差。电价标准和账户余额属于消费知情权范畴,将技术缺陷作为权利剥夺的理由,才导致部分市民怀疑供电公司有暗箱操作之嫌,给社会制造了不稳定因素,削弱了民众对国企和国家公共服务事业的信心和信任。
在金融、通信等行业普遍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技术的当下,电力公司有能力在保障用户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开放基础查询功能。连保护隐私都做不到,如何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承诺?建议将电表基础查询功能纳入地方电力服务标准,在数字化的进程中维护民众的权益。(新闻评论员:张兰知)
您有什么诉求和建言,也可搜索“麻辣社区群众呼声”小程序留言,上万家单位在线回应https://wz.mal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