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融媒记者 严浩 报道: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和“毛细血管”。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城乡“双向奔赴”的重要纽带。
近年来,资中县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活力,县域经济不断壮大。
柑橘“橙”就致富路
又逢橙香飘曳时,走进距离资中县城不到6公里的明欣园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果园内,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橙子挂满枝头,橙香四溢。“目前,差不多10万斤的血橙已经卖完,这批晚熟血橙也快上市了。”果园主人李森林正查看晚熟血橙的长势。
明欣园是一处独具特色的新式化农旅融合果园,在明心寺镇流转300亩土地发展观光采摘农业。有资中血橙、耙耙柑、爱媛、金秋砂糖橘等品种,并建设有生态稻鱼稻虾塘50亩,规划草莓种植10亩。
“果园已走上了集休闲、游玩、采摘于一体的发展道路,每逢节假日都有大批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李森林告诉记者,近几年他在双龙镇、银山镇又流转了500余亩土地扩大果园规模,现有三个果园。目前,一、二号果园的产量约在70万斤,产值可达近百万元,三号果园预计今年挂果,同时一、二号果园也将达丰产期,届时整个果园产量、产值有望翻番。
创业致富不忘乡邻。在茅店子村,村民以800-1000元/亩不等的价格将土地流转给李森林,当地60户村民同时也获得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我家的两亩地都流转了出去,每年有2000元收入,在果园务工,一年还有1万多元的收入。”村民周玉元说,在家门口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庭,可谓一举两得。
小果子发展大产业。
在资中,像明欣园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样“以橙为生,依橙而兴”的合作社有很多。资中是全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血橙产业基地,种植面积28万亩,年产血橙达40万吨。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集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体系,产业链产值已超77亿元,带动12.2万户果农增收致富,实现了从“小果子”到“大产业”的华丽转身。资中血橙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振兴特色产品等7项殊荣,荣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0强,资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血橙之乡”。
肉牛“育”出“牛”产业
在位于资中县新桥镇东升村的畅达集团万头大型肉牛养殖基地,3000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分布在已建好的一个个圈舍里,悠闲地吃着草料,不时发出阵阵叫声。
“养牛场一期二期已经投入使用,目前主要养殖了西门塔尔牛和新疆褐牛。”肉牛养殖基地管理人员林川告诉记者,这两个品种的肉牛生长快,肉质好,经过喂养精心配置的饲料,一年就可以出栏,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三期和饲料加工房正在建设中,预计3月份建成,届时常年可存栏肉牛1万头。整个基地建成后,配套原有已建成的有机肥厂、屠宰加工厂,将进一步补全完善公司“养殖+屠宰+有机肥生产”的产业链条。
“养殖基地位于新桥镇复兴村和东升村,用地为工矿废弃地。”东升村党总支书记曹学军介绍,这个项目流转土地200余亩,每亩土地流转费100余元,每年可让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余元;同时,肉牛养殖基地的投产,还为周边村民提供大量工作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既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又实现了助农增收。
近年来,资中深入贯彻落实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的决策部署,按照“种养循环、延链集群、绿色生态”思路,积极推动规模养殖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发展肉牛肉羊产业,资中的“牛文章”越做越精彩。截至目前,资中县已累计发展肉牛规模场56个,设计常年存栏肉牛1.85万头。
文旅“舞”出大精彩
一阵锣鼓声响,威风凛凛的“狮子”出场了,一连串矫健的舞姿引来观众阵阵喝彩。大年初四上午,在资中县罗泉古镇,热闹的舞龙舞狮迎新春表演增添了喜庆的春节气氛。
“龙灯表演是罗泉古镇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现场太热闹了。”游客范学英看得津津有味。看灯演、逛盐神庙、吃罗泉豆腐,范学英的行程排得满满的,“有非遗表演、美食小吃,小场镇的热闹也别有一番风味。”
龙灯表演有三百多年历史,已成为资中春节期间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从正月初四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龙灯表演以盘破门武术为功底,模仿龙的升腾、盘旋、翻滚,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罗泉龙灯文化。活动开始当天就吸引游客5000余人次,带动了古镇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
近几年,随着县域游热度攀升,资中文旅市场持续升温,这个春节,从场镇到街区,资中人气飙升。重龙山、状元市集依旧人气火爆,状元街、青云广场成为春节打卡新宠,还有资中文庙举办的拜孔体验活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吸引着大量游客。据统计,春节期间,资中全县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16.49万人次;旅游接待总人次为83.62万人次,同比上升14.9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亿元,同比上升16.96%。
从“一枚橙”到“一头牛”,从“一座镇”到“整个城”,县域经济的“小池塘”也可汇涓成流为“大水域”。资中正以“新”的理念、“拼”的精神、“创”的劲头、“实”的作风,书写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县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