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刀与心脏标本碰撞出新的科学之星火。近日,成都市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的生物实验室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探索之旅。七年级学生在唐易兰老师带领下,通过猪心解剖实验破解循环系统奥秘,用实操印证课本知识,将生物课堂变成探索生命工程的科学之门。
>>>走出探索第一步 实践
"心脏为什么会跳动?"
"心脏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这些课本上的知识,在生物实验室里都可以得到最直观的解答。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轻易地掌握课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综合能力,使他们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于一群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亲手解剖一颗心脏,无疑是一次充满挑战的尝试。课本上精美的插图和老师生动的讲解,早已让同学们对心脏的结构充满了好奇。当一颗真实的猪心摆在面前时,那种触手可及的震撼,还是让同学们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同学们,不要害怕,这只是普通的猪心。”生物唐易兰老师安抚着同学们紧张的情绪。她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如何切开猪心,观察内部结构。“看,这是左心房,这是右心室,这是连接心房和心室的瓣膜……”随着唐老师的讲解,原本在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和图片,此刻变得鲜活起来。
>>>亲手解剖 点燃探索星火
接下来轮到同学们自己动手了,生物刘文娟老师也加入实验指导,同学们虽然有些手忙脚乱,但是在两位老师的耐心帮助下,他们还是小心翼翼地用手术刀划开了猪心。观察心房、心室、瓣膜等结构。张同学和他的小组成们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哇,原来心脏里面是这样的!”
“你看,瓣膜真的像扇小门一样!”
李同学按照实验手册指引,沿冠状沟纵向剖开心脏,观察四个腔室的结构差异。“小心!别切断主动脉!”她的组员小声发出提醒。另一组的赵同学已经用镊子轻轻挑起半透明的房室瓣了,他们对着心室壁的肌肉厚度发出惊叹:“左心室果然比右心室厚实,原来这就是它能把血液泵向全身的原因!”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在实验室里响起。
>>>不仅是科学 生活同样有启发
当然,实验过程中也少不了各种“意外”。其中有一组同学不小心切破了血管,有的同学被猪心的味道熏得直皱眉头,还有的同学因为害怕而迟迟不敢下手……但这些小插曲并没有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反而为这次实验增添了许多乐趣。
“原来心脏这么复杂!”
“我终于明白血液循环是怎么回事了!”
实验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地讨论着,脸上洋溢着收获知识的喜悦。这次猪心解剖实验,不仅让同学们直观地了解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激发他们对人体奥秘的探索兴趣,还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心脏健康的重要性,树立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意识。
>>>完备的硬件 体验学科特色
成都市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设置了专门的学科教室,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均以其独特的实践性、基础性吸引着学生们。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跨学科实践活动。
在学科教室中,他们能够接触到真实且全面的学科知识,体验具有学科特色的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室中,学生们能够更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式,无论是做题还是做实验,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这样的实验课,学生们的收获都在教室里,不仅教学方式有了改变,教学效果也提升了。成都市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通过"自主+体验"教学模式,学生在解剖实验中观察心室结构,课堂参与度高,实现知识与能力协同发展。(据成都市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