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账未监管 选查放水 打响“唐僧肉”瓜分战
一纸中标书,41万元拍下6.4万方国有砂岩资源;一张解除函,带8.2万元违约金,没收0.6万方资产;一场持续两年的非法开采、盗抢盗销狂欢,超22.7万方砂石被疯狂掠夺,涉案金额高达0.4亿元!广安区方坪大道北延段土石方工程,这场披着“民生工程”外衣的砂石资源争夺战中,合法中标人陈某沦为“局外人”,而以广安市人民检察院副县级领导张世国为首的团伙却肆意非法开采、盗抢盗销、倒卖,甚至将暂扣3万石材赃物洗白牟利。更荒诞的是,面对铁证如山的盗采事实,广安区自规局竟至今无法提供开采与销售台账,税务追缴形同虚设。这场触目惊心的国有资产流失大案,究竟是监管失灵,还是权力庇佑下的集体沉默?
一、监管台账“消失”背后的三大黑洞
1、台账缺失:自规局“装睡”还是“真瞎”?
根据区自规局与宏久公司签订的《砂岩资源转让合同》,监管部门本应全程监督开采、运输、销售环节,建立完整台账。然而,截至2025年8月,区自规局既未公示5.8万方合法开采量的销售记录,更对“张吴集团”盗采的22.7万方砂石(远超陈某中标量)视若无睹。
“台账不存在,监管就是一句空话!”陈某多次质问,而区自规局的回复却是“已移交公安调查”——若连基础数据都未掌握,公安如何追赃?税务如何计税?
2、15.49万元罚单背后的荒唐逻辑
2025年8月,区税务局仅凭区自规局一纸复函(认定宏久公司开采5.7899万方),便向宏久公司追缴税款15.49万元。然而,这5.8万方中,陈某实际开采仅0.8万方,剩余5万方被“张吴集团”强占;而“张吴集团”非法开采销售的22.7万方砂石,税款竟全数蒸发。
“合法开采的逼缴税款,非法开采、盗抢盗销的逍遥法外!”区自规局若拿不出台账,所谓“税收监管”不过是欺软怕硬的遮羞布。
3、暂扣变“洗白”,处罚如挠痒
2024年10月,区自规局与公安联合执法,查封“张吴集团”3万方高价值石材。然而仅两个月后,这批“涉案赃物(石材)”竟从堆码场神秘消失。更讽刺的是,2025年6月调查组对张世国的“处罚建议”仅为没收7717.85立方米石材和罚款16万元——与其0.4亿元的非法获利相比,堪称“罚酒三杯”。
“暂扣是假,放纵是真!”若台账明晰,何至让非法开采、盗抢盗销者轻松金蝉脱壳?
二、谁在给盗采团伙“开绿灯”?
1、区自规局的不作为: 两年间,面对陈某的网络举报、省委巡视组、中央巡视组交办线索,区自规局仅以“已立案”“在调查”搪塞,却对“张吴集团”持续非法开采、盗抢盗销、转运砂石的行为束手无策。
2、公权力的深度参与:张世国作为在职检察官,不仅签订《合伙协议》分赃,更指挥非法开采、盗抢盗销、对抗执法;而区自规局、公安、税务的“联合调查”却迟迟不冻结其资产,反以“行政违法”轻描淡写结案。
3、破碎国有资产的阴谋:旭辉公司两次招标将高价值砂石破碎成废渣,直接导致数百万元国资蒸发。若台账完整,如此明目张胆的破坏行为何以过关?
三、台账不公开,正义永缺席
从2023年6月中标到2025年8月税款追缴,这场闹剧暴露的不仅是“张吴集团”持续非法开采、盗抢盗销、转运砂石的猖狂,更是监管体系的全面溃败。
“没有台账的监管,就是纵容犯罪的帮凶!”广安区自规局若继续“掩耳盗铃”,只会让0.4亿元国资流失案沦为权力与资本勾结的标本。我们呼吁:
1、立即公开完整开采与销售台账,厘清5.8万方合法资源与22.7万方非法开采、盗抢盗销流向;
2、彻查“张吴集团”背后保护伞,追缴全部非法所得并追究刑事责任;
3、启动审计与纪检联动机制,对区自规局、税务局涉嫌渎职行为立案调查。
国有资产不是“唐僧肉”,民生工程更非“贪腐温床”。此案若不彻查,法治广安何以立信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