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融媒记者 陈兰希
小河帮川菜,以川南自贡为中心的盐帮菜,包括宜宾菜、泸州菜和内江菜,以其味厚、味重、味丰为鲜明特色,展现了川菜的麻辣辛香。
如今,内江小河帮川菜已迅速崛起,成为川菜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当最后一缕夕阳沉入沱江,内江街头巷尾蒸腾起诱人的椒香。铁勺与铁锅的碰撞声划破暮色,鲜红的辣椒碎在热油里升腾起阵阵烟雾——这是独属于小河帮川菜的时刻。
近年来,这个诞生于沱江流域的菜系从内江本土出发,一路高歌猛进,不仅撑起了内江“舌尖经济”的一片天,更辐射至周边城市。
本土深耕:传承中孕育创新的味蕾密码
3月15日,记者走进东兴区兰桂大道一知名小河帮川菜馆,店内热闹非凡。厨房里,大厨正在专注烹制经典菜——仔姜鲜锅兔。他熟练地将当天宰杀的新鲜兔肉与色泽鲜亮的内江仔姜一同倒入滚烫油锅,瞬间,浓郁香味扑鼻。“这道菜看似简单,实则大有讲究。兔肉要新鲜,仔姜必须是内江本地的,辣中带甜,才能成就最地道的鲜锅兔风味。”大厨一边翻炒,一边介绍。
内江小河帮川菜以麻辣鲜香、重油重味的特色,深受当地居民喜爱。内江市餐饮行业协会负责人介绍,如今内江城区小河帮川菜馆数量众多,占全市餐馆总数的64%,小河帮川菜相关餐饮收入占全市餐饮总收入70%。
在传承传统味道的同时,内江的小河帮川菜馆也在积极革新。“我们根据年轻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对一些传统菜品进行改良。比如,适当降低辣度,提升菜品颜值与创意。”东兴区太白路一大排档店主透露,“像新推出的创意菜‘金丝兔球’,把兔肉裹上面糊炸至金黄,搭配特制酸甜酱汁,一经推出便成为店内热门菜品,吸引众多年轻食客打卡。”
向外拓展:品牌扩张中的“舌尖经济”版图
近年来,不少内江小河帮川菜馆不再满足于本土市场,开启向外扩张之路。
以成都为例,在充满烟火气的牛市口街道,一家内江小河帮川菜馆人气爆棚。该店2009年在内江威远开业,凭借地道小河帮风味,收获众多食客青睐。2021年,其第一家成都分店在锦江区正式营业,迅速在成都餐饮市场崭露头角。
在威远总店,周末晚上7点,店内已是高朋满座。“这里的菜既有小时候的味道,又有新意,每次来都有惊喜。”正在用餐的赵先生满足地说道。
老板柳雯英介绍:“我们都是用的本地辣椒和仔姜,味道更地道,很多外地食客来我们这吃饭,都是为了尝一口正宗的内江味道。2021年我们走出内江,在成都开设了第一家分店,用的辣椒、韭黄、兔子等食材都是从内江运过去的,保证味道更正宗。” 谈及经营状况,柳雯英满脸笑意,“每天接待食客数量都很稳定,月营业额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0%。”
据内江市商务局统计,目前内江小河帮川菜馆在成都开设的分店数量不断增加,且增长趋势明显。这些走出内江的餐馆,不仅为成都食客带来独特美食体验,还带动了内江食材的对外销售。以内江永福生姜为例,随着小河帮川菜馆在外地的扩张,每年通过餐饮渠道向外销售的仔姜量持续上升,有力促进了内江农产品的流通。
记者手记:
内江小河帮川菜,早已超越了美食本身的范畴。它是内江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是内江人热情豪爽性格的味觉映射。它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与梦想,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行。相信未来,它会带着这份温暖与力量,继续满足更多人的味蕾,也让更多人了解内江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