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老祖宗的回答我挑战”席卷各大短视频平台。历史名人如唐伯虎、杜甫、王羲之通过AI“复活”,化身“暴躁老祖”,以“回答我,lookinmyeyes,tellmewhy”的魔性台词,回应现代疑问,引发广泛关注。
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回答我”最早来自B站游戏区,由于AI换脸助力,外加金句频出,和张力十足的面部表情,吸引了一些网友关注。原本这个梗最早只在B站小范围流传,被苏州博物馆的新媒体账号搬上了台面,用馆藏名画《农训图》作为底本二创,讲述自己悲惨的一生,随后迅速出圈。网友直呼“古人都连上5G啦”“历史事实与现代语境,幽默直白,降低知识门槛”“笑不活了,知识以暴躁的方式进入了我的脑子”。
随后,浙江、江苏、四川、河南等多地文旅部门迅速跟进,通过AI复活技术,让李白、唐伯虎等古人,开启硬核家乡代言模式。比如,张飞暴躁发问“你有去杜甫草堂劝架吗?”苏轼急眼催促“为什么还不来浙江?”这些暴躁中透着傲娇的反差操作,让网友集体沦陷:“他凶得越狠,我越想打卡!”
不过,也有网友担忧,过度娱乐化可能削弱文化严肃性,若胡编乱造或恶搞失度,可能误导公众,甚至传播错误历史观。还有网友建议,AI复活古人不仅带来娱乐,还为教育与文旅开辟新路径。比如,课堂可以引入互动式教学,景区开发名人IP增强体验感,但这些需更多专业人士介入,避免文化传播失真。
媒体提醒,从AI复活亲人,到复活明星艺人,再到复活不曾谋面的古人,可以想象的是,AI还将给我们带来更多震撼,还将更广泛地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要注重创作与技术监管,方能让AI驱动的文化传播既有流量,也有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