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四川人老曾[url=]巴蜀方言俗语[/url]
守护方言 不是对抗现代 而是让每个灵魂 都保有精神的胎记
不少普通话词汇,方言中多有其他的表达。比如普通话的“踉跄”,四川话口语几乎是不说的。
今天就介绍“踉跄”在四川方言的几种表达方式。
普通话中,走路摇摆不稳,通常表达为“踉跄”,还有联合式成语为踉踉跄跄。文言一点,则说趔趄〈lie4 qie4〉。两种的声母都是lq组合,或为音变产生另外一个词汇。
四川方言则是常用几个“打××”的结构词语来表达。
一、打踆踆【dǎ cuān cuān】
“cuān”字,本字不详,《四川方言词典》收录的为“趱”。打趱趱:〈动〉脚步不稳,身体失去控制。西南官话。音[dǎ cuān cuān ]。例句:头昏眼又花,走路~,碰到电线杆。
贵州方言多用“蹿”,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说法。但“趱”和“蹿”其实都有快速走的意思,与脚步不稳词义不符。
老曾查询各种资料,认为“cuān”为“踆”字可能性较大,仅供交流探讨。
“踆”,音cūn,全写则为cuēn,主元音低化则音转为cuān。意为忽走忽停的样子。
《广韵》《集韵》《正韵》止也,伏也。《玉篇》退也。
粤语:踆踆(凝滯不前)。
结合上述词义,“打踆踆”释义为四川方言的走路不稳,似乎更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