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骗局
很多人都还不知道 AIDS(艾滋病)是一个巨大的骗局,它已经被包括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Kary Mullis,病毒学家 Peter Duesberg 在内的专业人士们揭露。但讲解“艾滋骗局”的书籍和纪录片都太长了,而且基本都是英语的,最简解析下,希望可以让人五分钟之内理解这是怎么回事。
简言之,“艾滋骗局”的手段是循环推理。通过循环推理,艾滋研究者们得出了“HIV(病毒)导致 AIDS(艾滋病)”这个假科学结论。我把这个推理过程解释如下:
HIV 病毒(艾滋病毒)从未被直接证明存在。这一点有一些细节,需要另外的文章说明。目前你只需要知道,科学从未直接在人体组织或体液中看见过病毒。电子显微镜并不能直接看到“犯罪现场”,不能看到活的病毒在入侵人体细胞。科普网站上那些彩色的“病毒入侵视频”,全都是电脑动画。所有声称证明了“病毒存在”的实验都只能间接证明,而且证明的方法存在逻辑漏洞。
从未证明 HIV 存在,却说 HIV 的入侵会让人体产生用于对抗 HIV 的“抗体”。继而使用所谓“抗体测试”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携带 HIV,但“抗体测试”检测的并不是病毒本身,而是某种其它物质(所谓抗体)。这种“HIV 抗体”可能是一直存在于某些人身体里的物质,而并不是因为“HIV 病毒”导致的。
AIDS(艾滋病)并没有自己特有的症状。研究者们只是把很多其它疾病的症状归到“AIDS 症状”的定义里。所谓“AIDS 症状”包括了几十种其它疾病的症状(比如癌症,肝炎等),甚至包括“体重减轻”,“发烧”之类不是大问题的现象。
一旦被检测为“HIV 抗体阳性”,而且出现这几十种症状之一,就会被诊断为“患有 AIDS”。于是他们得出结论,说“HIV 导致了 AIDS”。
如果你看明白了这个循环推理,就会知道这个骗局是如何进行的。这个“抗体测试”可以把很多健康人判断为“HIV 携带者”,然后一旦他们患了其它疾病,甚至只是出现体重减轻,就会被判断为“AIDS 患者”。
很多人被判断为“HIV 携带者”之后,因为恐惧就开始吃药,但 AIDS 药物都是很毒的(比如 AZT),吃了之后引起肾脏衰竭之类的,很快就死了。然后就说他们“死于 AIDS”……
若没看明白这个循环推理在什么地方,总结下:“患有 AIDS”的定义里面包含了“HIV”,所以“HIV 导致 AIDS”是一个循环定义。由于“AIDS 症状”都不是特有的,而是其它疾病的症状甚至只是体重减轻,所以它相当于在说“HIV 导致了 HIV”。但 HIV 从未被证明存在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