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话:应罗江论坛版主“摩驴行者”的要求,再次发表《难忘的真实故事》“1-3”则内容,还望多指导!
难忘的真实故事
龚仁书记是市下属一个单位的党委书记,他从事党务思想政治工作三十多年,任领导职务二十多年,现己退休。他任职期的所作所为令我终身难忘。我常常想到他的故事,我想通过一些渠道告诉朋友们。我准备将龚仁书记的一些工作、生活小事律续报道。对于这些真实的事,我只叙述事实,不加评价,留给朋友们评说。
难忘的真实故事(一)
难忘的掌声
在龚仁书记退休的欢送会上,上级主管领导、单位领导和中层干部普遍赞扬了他能力强、水平高,例举他为基层、为职工办实事和办好事的事例,未了大家都说,希望龚书记多指导我们的工作,—如既往地关心我们。每人的发言,都要亲切地几次称呼龚书记。龚仁书记在他的离别讲话中,最后一句话是:我己正式离职退休了,请同志们以后称我龚仁就行了,不称龚书记还更真实、亲切!龚仁同志的话刚一落音,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掌声足足响了一分多钟!
难忘的真实故事(二)
一位尽人情的领导
不少人对我说,你的同事是一位不尽人情的领导。说实话,我也有几分同感。这位县处级领导人的子女十多年前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单位,作一般管理人员工作,都是业务骨干,本人表现又好,既没提拔也一直没有变动工作。为了子女的事儿女们免不了有意见,他爱人不知同他吵了多少次,有一次差点把他赶出门外。我确实看不过去了,曾几次对这位老同事说,凭你同市、主管局有那么好的关系,只要在他们面前提一下,别说换一个好单位,就是提拔起来也是容易的事情;再说像类似问题己解决得不少了。没想到他竟然同我发了火,说什么,如果都走后门,领导如何开展工作……,还是顺其自然吧。
别说子女工作的问题,就是其他问题他也做得有些过份。他的女儿在一单位申请入党,早己具备党员条件,党支部准备履行入党手续,组织部门审查后同意发展,而他知道后对组织部长和党支部书记说,领导干部的子女应严一些,这事一考验就是近三年;后来经组织部向其他党委成员通报说明了情况后,才按党的“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通过他女儿的入党。
九十年代初,他爱人的亲戚来攀打工,硬是把亲戚赶走了,并说什么:你在那里打工都可以,就是不能在攀打工……。这事气得他的爱人同他大吵大闹,足足有一周不理他,我也对他说:“活该,是要给点脸色给你看!”至今他的亲戚对他的意见还挺大。
类似的事暂且不说,还有一件更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一次,他的一位十分要好的老乡提了一些水果来看望他,要不是我当时在场从中劝说,差点不让别人进屋;这位老乡临走时,他硬是向人家塞了200元钱,弄得老乡哭笑不得。客人走后我狠狠地对他说:“这事你做得太过份了!”是啊,回想起往事,凡是给他送礼的人,可以说是无一不被他拒绝的,如果不挨骂就算不错了。想到这些,我又联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又有那么多送礼者、收礼者?一想到这些我的心情格外难受,既堵又沉重,就象一块大石压得我怎么也喘不过气来。
难忘的真实故事(三)
如此应酬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者有各种应酬,我身边的这老同事,一名县处级领导,免不了也要请同事,请有关部门领导和主管领导,还要应付朋友、下级的吃请,但他的应酬却有些不同。
还记得九十年代初,贵阳同行一位领导带了四名干部到攀考察交流工作,饭后有人提出是否去夜总会活动(当时请客,饭后人们习惯于唱歌跳舞,要小姐作陪),我的这位同事对大家说,最近市有关部门正在纠正领导干部吃喝玩乐之风,检查夜总会是重点,我们已经作了安排,请各位欣赏攀枝花的夜景;之后,亲自作陪去南山观赏了攀枝花和攀钢美丽的夜晚景色,之后又观看了攀枝花公园的灯会,客人们虽没尽兴,但也十分高兴。
一次他为了解决单位的一项重要问题,需请一个局的几名领导吃饭,客人吃完饭后,等着他安排活动,可我的这位老同事却请几位局长喝茶,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也不提正事,—坐就是两个多小时,最后还是局长明白他的意图,主动答应解决他们急需解决的这项问题。有时从工作出发,也要请上级主管领导,领导们都知道,凡是他请客,可以吃饱,吃好就不谈了,更不可能请你参加什么活动,后来领导们一般不参加他的请客活动,但他提出的事照样给办。
他也参加同事或下级的吃请,不过他不是带上礼物就是送一点钱,大家都知道他的脾气,只好收下。还有一次,年底了,他考虑班子成员十分辛苦,把他们全部请到家里作客,准备了十分可口的、有二十多个品种的好菜,还拿出了他一直舍不得喝的,已存放了二十多年的三瓶五粮液给同事们喝。这一顿饭,大家有说有笑,有说不完的话;我更没有见过我这位同事那么高兴!之后,我给他算了一笔帐,这次招待班子同事足足要花两千多元。没想到他私人请客这么大方,而他在单位请客却那么小气!
(作者的话:《难忘的真实故事》己发表了三次了,之所以称为真实故事,是因为客观地反映了我身边的真人真事,是实实在在的、深动活泼的没有虚假和从未加工的人与事,故为真实故事;之所以难忘,虽说是一些小事、点滴事、甚至于不起眼的事,但在我看来,包括朋友们都认为“小事不小”,看来是一“点”,却是质的表现;正因为如此,在我们脑海中难以忘怀。基于以上思考,我决定继续写下去;要写的事太多,我只能有选择性、针对性地进行报道;但又使我为难的是,由于我的理论水平、认识能力和写作上存在的不足,难以写好这篇长文章,只作客观记述,或者说报道的是原汁原味的东西,就算是提供的素材吧。请大家阅后谅解,并提出宝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