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44|评论: 0

[依法治国] 以师者之光照亮作风建设的教育实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年来,教育战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从整顿教辅材料乱象到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从深化"双减"改革到推进教育评价体系重构,作风建设在教育领域结出累累硕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教育工作者更应清醒认识到,作风建设不是阶段性的突击任务,而是需要融入教育肌理的持久工程。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与价值的塑造者,在推进作风建设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与责任。
一、作风建设推动教育回归本质本源
教育领域曾长期存在的"痕迹管理"顽疾,让教师陷入填表格、做台账的泥淖。某重点中学统计显示,实施八项规定前教师年均处理非教学事务达120小时,相当于挤占1/6的教学时间。作风建设带来的"减负风暴",砍掉了32项冗余考核指标,让教师得以将主要精力回归备课授课。这种改变不仅仅是工作量的调整,更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在作风建设推动下,"唯分数论"的坚冰逐渐消融。北京市海淀区推行的"绿色评价体系",将师德师风、育人成效、教学创新纳入考核维度。这种多维评价机制倒逼教师从"应试专家"转变为"育人导师",某小学教师设计的"家庭劳动积分卡",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获得家长广泛好评。
教育生态的重构带来育人理念的革新。某中学开展的"校长午餐会",每月邀请学生代表共进午餐,收集意见建议68条,解决实际问题42项。这种平等对话机制的建立,打破了传统师生关系的藩篱,让教育回归"以生为本"的初心。
二、师德建设筑牢作风建设思想根基
教师群体的作风表现,直接影响着教育的纯净度。某省教育厅公布的典型案例显示,2023年查处违规补课、收受礼金等师德失范行为同比下降63%,这得益于持续开展的师德专题教育。定期举行的"师德讲堂""教育初心分享会",让先进典型成为行走的教科书,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在作风建设实践中,教师群体展现出令人敬佩的担当。河南暴雨灾害期间,某中学教师自发组成志愿队,连续72小时转移受灾群众,用行动诠释师者大爱。这种自发自觉的奉献精神,正是作风建设内化于心的生动写照。
新时代对师德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教育部新修订的《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将"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明确写入规范。浙江某地建立的师德档案信息化平台,实现师德表现全过程记录,这种制度创新为作风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作风转变催生教育教学深层变革
作风建设激发出的创新活力,正在重塑课堂形态。山东某小学教师开发的"红色研学课程",将作风建设历史融入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访老党员、整理家风档案。这种沉浸式教学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可触可感,实现价值观教育的有机渗透。教育服务质量的提升看得见摸得着。"课后服务2.0"工程覆盖全国90%义务教育学校,某中学推出的"订单式"课后服务,开设科技创新、非遗传承等47个特色项目。这种精准服务既解家长之忧,更育学生之长,彰显作风建设的人文温度。
家校协同育人打开新格局。有的学校建立的"家长观察员"制度,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共同制定《家校公约》,在膳食管理、校服采购等环节形成有效监督。这种开放办学的姿态,构建起作风建设的社会共治网络。
教育领域的作风建设实践启示我们,优良作风既是教育发展的保障,更是教育本身的重要内容。当教师把作风建设转化为备课时的字斟句酌、课堂上的循循善诱、家访时的真诚以待,就是在用最生动的形式传递价值观。这种春风化雨的力量,终将在学生心中播下求真向善的种子,为民族复兴培育出更多擎天之柱。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教育者的脚步永不停歇。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