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古诗千年诵 ——《夜宿泸山》赏析 “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 这首明代状元杨慎夜宿泸山之作,把凉山的火把节之夜描述得如此壮阔。语句通俗易懂,奇思妙想中,火把璀璨的夜晚,是因为天门未关,是因为太空被敲碎了,才让满天的星斗落到了人间。直白的句子,根本用不着翻译,却把凉山的火把之夜写得如此恍若眼前。古人写火把节的诗应当很多,唯此诗最动人。其中的宿,惊破、敲、落。这些动词都用得如此贴切,不由得让人惊叹其选词用语之妙。 火把节是凉山的火韵魂魄,火是凉山彝族的图腾,从前,彝族人民生于火塘,卒于火塘,向火而生,火是其心灵最神圣的一方圣地。发展文化旅游,火把节的重要性尤其凸显。 明代文学家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他生于北京,长于新都故乡,逝于云南充军服役戍所作为一代大学者、文学家和书法家,杨慎所作诗、词、文、散曲俱佳,尤以诗和散曲备受称道。《夜宿泸山》是嘉靖十八年(1539年)时,52岁的杨慎在建昌(今西昌)巧遇六月二十四日彝族过火把节,触景生情而作。我曾于新都桂湖公园见其状元答卷,字字珠玑,无一涂抹,当年的状元,的确名实相符。 小时候,曾听老人讲述杨状元的故事,据说,他得罪圣上,被贬谪云南,其实就是他自己的主意,在他听说将被贬谪时,就放出话来,贬哪里我都要去,就是不想去云南昆明的猪屎街,而皇上一听,噢,那就偏要贬他去那个地方。传言无从考据,但也可窥见杨状元的心胸与气度,与此诗的胸怀相映衬,人们就不难理解了。这位拿得起放得下的诗人,却因一首诗而结缘泸山。 元代,还有云南贵州之间的一名行医郎中文璋甫写的《火节》“云披红日恰含山,列炬参差竞往逐;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只疑灯火烧元夜,谁料乡傩到百蛮;此日吾皇调玉烛,更于何处觅神奸。”由此观之,杨慎也借鉴了该诗中的“一天星斗下人间”。 《夜宿泸山》一诗并未收载于《升庵集》,是否为其所作尚有争议。其所载于《宁远府志》《西昌县志》《邛嶲辅野录》等。其中,清嘉庆本《宁远府志》是凉山现存纂修时间较早的志书,其中卷四十八《艺文》记载:“杨慎以议礼谪云南,间道建昌归家省亲,尝夜宿泸山光福寺,适值建昌火把节,欣然在望海楼吟诗,曰……”。 由此观之,只要是好诗,就能让后人记住并流传。如今赏游泸山,见景区内的光福寺照壁上就书写有这首诗。是否真为杨状元所属,也没有考证的必要了。一首古诗千年诵,养活多少吃斋人。恰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姑苏城外的寒山寺成名至今。一首诗,让世人记住诗人,也是它的幸运。 妙手偶得,诗人不经意间的一首佳作,欣逢今天发展文化旅游的好时代,这样的诗就有了不一样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