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认证公众号“郑大一附院胸外科食管外科”运营人员辱骂评论者一事引起舆论关注。
据报道,该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挽救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文章,读者陈先生(专业医师)在评论区从专业的角度点出文章的问题“孤立转移灶是可以外科处理的,但是这个文案太烂了”,竟遭运营者公开辱骂“看着不爽就滚蛋”“见一次骂一次”“我骂的是狗”。随后,医院工作人员回应称,涉事公众号由医院胸外科食管外科独立管理运营,具体情况自己并不清楚。

在相关跟帖中,网友纷纷批评,“医院公众号代表医院形象,运营人员如此行为严重损害医院声誉。”“公众平台不是私人骂场,这样的戾气有损医院形象。”更令人不满的是,当舆论发酵后,该科室选择删除评论、拒接电话,试图用“冷处理”掩盖这次事件。
媒体评论认为,公立医院科室公众号作为连接医患的“文明窗口”,承担着科普医疗知识、展现专业形象的重要公共职能,不应成为个人情绪与戾气的宣泄地。运营人员 “网络骂街”行为不仅消解了医疗行业的公信力,也让患者对医院诊疗服务的耐心与尊重产生担忧。同时,院方“踢皮球”式的处置态度是对舆论监督的敷衍塞责。医院应正视问题、严肃问责,建立完善管理机制,明确公众号公共属性,避免“官微骂战”成负面舆情的导火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