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邛崃20年历史的发展变化很大,需要反映的内容较多。编纂此期间的地方志,时间紧,难度大,要求高,光靠市一级组织的人手远远不够,必须组建一支包括各镇乡、各党政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各驻邛单位以及社会知名人士在内的编纂队伍,负责基础资料的搜集及部门、单位与事业方面的初稿撰写任务。而这支队伍的建立,首先要寻找一批有丰富历史知识和写作能力,又愿意为修志作贡献的资料搜集、稿件撰稿人员,组建多层次、强有力的基层兼职修志队伍,为《邛崃市志》的编纂打下良好的基础。
各单位抽调人员时,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特别是既了解20年历史,又善于搜集资料并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人更难找。而符合条件的人,大多还在工作岗位上,或正在为生活奔波,不愿做这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为了尽快配齐人员,调动积极性,市志办于2005年7月18日,向各镇乡党委,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金融部门,各驻邛单位,各有关撰稿单位,发出《关于对兼职撰稿员给予适当补贴的函》,明确“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7年颁发的《出版文字作品报酬的规定》,出版文字作品(含资料长篇)每千字发稿酬30~100元”的标准,各单位可参照发给兼职撰稿员一定稿酬。之后,多数单位给兼职撰稿员发放了撰稿补贴。但标准不一,有的按月发放,有的完成撰稿任务后发放,总额多则每人数千元,少则300元。而且有的单位撰稿员写了上万字的单位志稿,1分钱都没有领到过,我作为市志总编找到他想带他去找单位领导索要稿费,可他谢绝了。
为了加强《邛崃市志》编纂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是月,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对原有的邛崃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县志续编审查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聘任11人为市志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聘任总编1人和副总编3人。调整后的邛崃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由以下人员组成:顾问高志坚(时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主任张彤(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副主任陈光源、冯俊佳、王渝蓉、郑继良、刘霞、徐耘、孙阶华、高祥学、刘翔、谭西浪,委员杨成伟、曾祥春、陈庆、王志雄、冯身发、刘建川、刘波、郭显军、叶志勇、杨彬、洪昌文、余平、周忠、王茂楠、吕茂春、杨涛、苏克敏、崔艳。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志办,办公室主任谭西浪。调整后的邛崃市市志续编审查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主任张彤,副主任陈光源、冯俊佳、王渝蓉、郑继良、张千里、徐耘、孙阶华、丁钰、高祥学,委员郭志雄、苏云、杨成伟、曾祥春、陈庆、王志雄、刘建川、刘波、郭显军、赖虎兵、赵凯雄、李进、叶志勇、游永志、张德金、杨彬、洪昌文、胥成君、余平、王兆华、王茂楠、何以贵、蔡珂、龚伟、张帆、鲁冲、朱冀南、万彬、黄平、吕茂春、汪华、陈梅、陈建军、黄志军、周洁、谭西浪、杨涛、王福进、何吉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谭西浪。聘任的邛崃市志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有:名誉主任委员郑发盛,主任委员周象普,副主任委员熊元秀、刘文学、羊治民,委员徐永冲、付尚志、黄锡永、韩作成、骆家文、任思聪。聘任期从2005年7月25日起至2010年7月24日止。
7月21日,市政府聘杨炳文为邛崃市志总编,聘谭西浪、曾毅、杨毅为邛崃市志副总编。7月25日,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召开会议,下发三家联合制定的《〈邛崃市志〉篇目撰稿任务分工》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邛崃市志〉撰稿任务分工的通知》,将入志资料搜集和初稿撰写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名镇乡人民政府。
7月29日,市政府办公室向各镇乡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发出通知,要求报送撰稿员名单。8月,邛崃市召开市地方志工作会议,分管副市长王渝蓉代表市委、市政府在会上讲话,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各镇乡人民政府全力以赴作好入志资料的搜集和初稿撰写工作。
2005年11月24日,市志办根据需要,向市人民政府推荐我和杨子祥、何文彬、彭运华、彭德宇、陈发祥、杨成龙等19人为市志分(合)纂编辑候选人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地方志实际上有三级编纂人员:各个部门、单位或系统的编纂人(一般配一人或数人),负责搜集、整理本部门、单位、系统的20年史料,写出初纂稿,也称资料长编;市志总编室选配多名分纂编辑,他们的任务是搜集与整理 基层的资料长编,并核实其是否全面和真实可靠,然后根据地方志总纲,制定分志大纲,细化篇目结构,在基层撰稿员提供的资料长编基础上补充修改完善,写出分志初纂稿,经总编审核后,按照总编的意见或补充,或完善,或重写,直到符合总编总纂的要求。在我的记忆里,分纂编辑分纂稿最少的反复写了三次,最多则九易其稿,当然也有个别的最后仍过不了关,由总编总纂重写;最后即是市政府聘请的总编总纂人员,由其完成市志最后的总编总綦任务,对于20年间的《大事记》《附录》及20年之前的《补遗》等及没有部门、单位分管某些方面的历史史实,还需亲自搜集资料,直接写出初稿至最后完稿。前期工作是拟定志书《凡例》及编纂方案,明确体例结构、篇目设置和编纂流程,确保内容符合规范要求。负责组织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发动,协调各部门、行业及专业承担的编纂任务,安排督促分纂编辑完成分志稿,监督进度,解决编纂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最后对志稿进行总纂重写,补充资料,统一记述口径,确保内容真实可靠,统一文风,审核并增删相关内容,最终写出内容符合宪法、法律及保密规定,如实记述20年邛崃历史的志稿,送交邛崃市、成都市政府以及国家方志出版社审核,并按上述机构的意见再次修改志稿,直到批准发行。我接任《邛崃市志》总编后,与参与总纂的罗友伦编辑一道,在资料长编及分纂稿的基础上,先后用了两年左右时间对志稿进行了11次总编总纂,部分篇章甚至重写,直到130万字的《邛崃市志》批准出版发行。(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