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上海、广州、南京、香港等多地地铁及公共场所陆续取消自动扶梯“左行右立”倡议,转而引导乘客并排站立、站稳扶好。这一调整源于长期“左行右立”习惯对自动扶梯设备的损耗及安全隐患,相关部门通过标识更新、广播提示等方式推动乘梯规则转变。
“左行右立”是指乘坐自动扶梯时,乘客站在扶梯右侧,让出左侧扶梯,这样有急事的人就可以从左侧先走。这一做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不少城市以“国际接轨”“市民素质”自豪的标志。一些城市地铁站里还贴出了“左行右立从我做起”的标语,一些中小学校园在文明礼仪教育中也提及这一细节。
不过近年来,这一做法暴露出诸多弊端和安全风险。南京地铁运营数据显示,95%的电梯损坏由受力不均衡导致,“左行右立”使扶梯右侧踏板长期承重磨损,左侧闲置加剧零件损耗。此外自动扶梯结构设计本不适合行走,高峰时段扶梯行走易引发碰撞、摔倒等安全事故,国内多地曾发生因扶梯行走导致的连环磕碰甚至卷入缝隙事件。部分城市地铁工作人员及设备厂商操作手册均明确建议“乘坐时应站稳扶好,不应行走”。
社交媒体上,不少网民支持安全优先,“扶梯不是人行道,站稳扶好更重要。”“设备安全和乘梯安全比‘让行礼貌’更关键。”“早就该取消,右侧踏板磨损严重看着都危险。”也有网民关注规则统一性,“不同场所提示不一致,有的地方还在提倡左行右立,容易混乱。”
红网评论文章认为,当社会不断发展,城市不断扩展,公共空间中的规则也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根据现实需要调整优化。一个好的城市,不是所有人都走得快,而是每个人都能走得稳。从这个意义上看,“左行右立”的退场,或许不是一个文明习惯的终结,而是一次更深层的秩序重建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