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这座川北重镇,其文化底蕴的形成绝非偶然,而是地理环境与历史进程深度互动的结果。米仓山走廊提供了生存空间,金牛道注入了文化活力,两者的结合,使得广元成为蜀道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今天,我们回望广元文化的生成逻辑,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其历史地位,也能为当代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地理限定,米仓山走廊的空间约束与机遇。米仓山走廊的狭长地形,决定了广元早期的生存模式。农耕时代,有限的耕地资源使得这里难以自发形成强大的文化中心,但恰恰是这种地理约束,反而促使其成为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当外部文化通过金牛道涌入时,广元并未因封闭而停滞,而是因开放而繁荣。 这一现象提醒我们:地理环境的限制未必是发展的阻碍,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区位优势,将其转化为文化交流的枢纽。今天的广元,仍需立足“川北门户”的定位,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通道作用,使历史优势转化为现代发展动能。
道路塑造,金牛道的文化输血功能。金牛道不仅是一条军事要道,更是一条文化大动脉。从秦汉的军政需求,到唐宋的文脉流动,再到明清的商贸往来,这条道路持续为广元输入新的文化元素。李白、杜甫的诗歌,吴道子的山水画,武则天的传奇故事,无不与这条道路息息相关。 这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流动。广元今天的文化振兴,不能仅靠挖掘本土资源,更需主动融入更大范围的文化交流。蜀道申遗、文旅融合、跨区域合作,都是让广元文化“活起来”的重要途径。
城镇聚合,从军事要塞到文化中心。广元的城镇发展史,是一部从军事防御到文化聚合的演进史。葭萌城因战略需求而建,兴安县因行政调整而兴,广元城因交通枢纽而盛。城镇的每一次升级,都伴随着文化的沉淀与创新。 这对今天的城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城市不仅是人口和经济的聚集地,更应是文化的孵化器。广元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需注重历史街区的保护、文化记忆的延续,让古城与现代城市和谐共生。
当代启示,如何让广元文化“走出去”? 强化蜀道IP:以金牛道为核心,整合剑门关、昭化古城、千佛岩等资源,打造“蜀道文化走廊”,形成全国知名的文旅品牌。 推动跨区域联动:与汉中、西安、成都等城市合作,共同推广“蜀道-秦岭文化带”,增强文化影响力。 创新表达方式:利用数字技术、影视动漫等现代手段,让广元的历史文化以更年轻、更国际化的方式呈现。
广元文化的生成,是地理与历史共同书写的篇章。米仓山走廊赋予其生存空间,金牛道带来文化活力,城镇发展使其沉淀升华。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既要珍视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更要以开放的姿态,让广元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唯有如此,这座千年古城才能继续在巴蜀大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杨奋顺 苏东华 白金金
本期编辑:李飞 图片来自网络 出品:时代传媒新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