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译苑 | 重大幽兰社:以热爱坚守,绘川剧传奇
重庆大学外语学习2025年04月08日 11:00 重庆
[color=rgba(0, 0, 0, 0.9)]
重大幽兰社:以热爱坚守,绘川剧传奇
01
在重庆大学的校园里,有一个名叫 "幽兰" 的戏曲社,它诞生于一名生物工程学院学生与川剧的一次偶然邂逅,甚至 "幽兰" 这个名字也只是因为他在后山偶遇兰花的盛开。就这样,他带着一群 "零基础" 的同学组建了幽兰戏曲社。
02
刚成立之初,幽兰戏曲社的活动就是 "看" 和 "模仿"。看视频、看录像、看现场,而边看边模仿就是他们学习川剧的方式。但是川剧的艺术门槛不低,即使有录像作为参考也收效甚微。
社长魏源不甘心于此,经常拉着社员去重庆川剧院观摩学习,久而久之也熟识了一些同龄的演员,社团有时也能够得到他们免费的指导。尽管如此,经费的短缺让幽兰戏曲社的表演舞台局限于学院晚会,和其他的戏剧社联合演出戏曲串烧也成了常态。
03
幽兰戏曲社排的第一场大戏是《望娘滩》。被问到为什么选择把这部戏作为第一部排练的剧目时,魏源说:"因为以当时我们的条件和能力,能把一部戏排出来就已经不错了。《望娘滩》作为一部五十分钟的戏,时长较短,情节简单,所需演员人数少,又是神话题材,在社团当时的能力范围之内且更易受观众欢迎。"
04
虽然条件艰苦,局限于此,但魏源与幽兰戏曲社却始终坚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志存高远,方能一鸣惊人。
05
早在 2010 年魏源就看过《白蛇传》的录像,当时就在心里埋下了要排《白蛇传》的种子。2016 年底,重庆大学成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川剧)传承基地",2018 年,这场重庆大学版的《白蛇传》终于等到了机会。但是因为难度太大,消息一传开,所有的专业剧团都说不可能完成,想要完整排出这场戏按他自己的话说是 "痴心妄想"。在学校的支持下,幽兰戏曲社勇往直前,开始排《白蛇传》。
由于经费有限,大部分道具和服装都需要由社员自己制作,白蛇头上所戴盔帽的绒球是乒乓球代替的,一半的服装是社长带领大家买布自己缝制的。面临没有专业基础、经费匮乏等一系列艰巨挑战,演员们全凭对川剧的热爱和坚持克服重重难关。社员们辛苦训练,"用爱发电",《白蛇传》终于得以成功上演,在第六届重庆市大学生戏剧演出季斩获七项大奖,进而走上了重庆大剧院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