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26|评论: 0

[我为群众办实事] 讀聽評述|“同城待遇” 成德眉资绘就都市圈民生幸福新图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9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更是四市千万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近日发布的18项民生实事清单,直指教育、医疗、就业、文旅等民生痛点,释放出以“同城待遇”撬动都市圈深度融合的鲜明信号。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发展为了人民”理念的践行,更是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突破口,为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注入持久动力的关键之举。

b35f0cba9e7645a9852ba1e14b070976~tplv-tt-origin-web:gif.jpeg

成都一角。资料图 /百度


打破行政壁垒,让“同城”从愿景走向现实。长期以来,行政区划形成的“隐形围墙”是阻碍都市圈资源高效流动的最大掣肘。成都都市圈此次推动社保“无感办理”、医疗检查结果互认、教育联盟共建等举措,实质是通过制度创新打破地域分割。例如,工伤保险异地结算和161项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直接减少了群众“跑腿垫资”的负担;而四市联合招聘和仲裁尺度统一,则让跨城就业者吃下“定心丸”。这些改革看似细微,却精准切中了都市圈“形合神不合”的症结——唯有让数据多跑路、让政策少差异,才能实现从“物理叠加”到“化学反应”的质变。

de9a29b85e1746b1937e953da1453fab~tplv-tt-origin-web:gif.jpeg

德阳一角。资料图/百度


以优质资源下沉,破解“虹吸效应”焦虑。都市圈发展常伴生“核心城市虹吸周边”的担忧,而此次民生实事的亮点,正是通过成都优质资源的主动外溢实现共赢。华西医院分院建设、成都名校与三市结对帮扶、“蓉易学”平台开放共享等,本质是以成都的“长板”补足区域的“短板”。这种“授人以渔”的模式,既能缓解成都自身的公共服务压力,又能提升德眉资的民生供给水平,最终形成“强核带动、多点开花”的均衡格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四市联合发布人才需求指引、共推文旅品牌等举措,表明同城化正从单向输血转向协同造血,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fabb166b0ef4381a6c3f7eff858a42c~tplv-tt-origin-web:gif.jpeg

眉山一角。资料图/百度


民生“小切口”撬动发展“大棋局”。都市圈建设的终极目标,是让市民在生活点滴中感受“同城红利”。从跨市旅游联票到校园足球联赛,从联合研学旅行到川剧文化共演,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民生项目,恰恰是增强都市圈认同感的黏合剂。当德阳的孩子能无缝享受成都名师课程,当眉山的老人刷社保卡即可在成都医院结算,当资阳的游客凭一张通票畅游四市景点,“同城化”便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为可触可感的日常生活。这种获得感,远比GDP数字更能凝聚发展共识。

3ac2d382c1044ea1ab17329b58659af9~tplv-tt-origin-web:gif.jpeg

资阳一角。资料图/百度


迈向更深层次同城化的思考。当前举措虽成效初显,但仍有深化空间:其一,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群众反馈优化政策(如扩大异地就医定点机构范围);其二,应探索更多“政策包”,如公积金异地购房、户籍准入互认等;其三,可引入第三方评估,确保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基层。此外,四市需警惕“重硬件轻软件”倾向——在推进基建的同时,更需注重服务标准、管理规则的统一,避免“最后一公里”梗阻。

成德眉资同城化是一场关乎民生的深层次变革。从“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走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离不开每一件民生实事的扎实落地。唯有始终以人民满意度为标尺,方能让都市圈发展成果化作群众脸上笑容,书写巴蜀大地新的幸福篇章。□ 刘建华



本期责任:苏东华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