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村卫生室纳入医保这等好事村医不积极?尽管村卫生室纳入医保有两个条件限制,可能成为影响因素,但实际上并不是主要的。笔者长期在基层了解到的情况似乎更让人揪心。一是要纳入医保必须实现乡村一体化和信息管理系统达标,而在实现这两个目标的过程中,村卫生室更多的只承担了“责任”而没有享受到乡村一体化的“好处”。不但如此,在信息管理系统达标过程中村医承担了太多投入责任。有村医留言:纳入医保要求信息化,电脑/打印机/医保接入端口费/维护费,初期投入一个村卫生室8000-10000,以后每年3000-4000,投入谁来解决?而且由于药品实行了零加成,很多村医一年的医疗收入可能还不够交网络维护费。二是纳入医保限制太多,给村医增加了很大工作量,甚至经济压力。有网友反馈:纳入医保,购药必须按照集采或者中选品种采购,不能满足自己的用药习惯;纳入医保,必须接受检查,搞不好还要受处罚;纳入医保,必须要上系统录入,比较麻烦,老年村医可能有的就不会;纳入医保,基药补助也不可能及时到位。不纳入医保,村医比较自由,用什么药都可以;不纳入医保,村医基本上直接结算,纳入了可能长时间得不到回款,目前公立医院的医保支付拖几月是常态,动不动就罚款1-3倍,村卫生室这样的体量怎么能撑得住?在“将95%以上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这条信息下,笔者留言称:医保应该问问村卫生室愿意不愿意被纳入,这才是关键。不纳入,村医还给群众看病,纳入了,村医不看了,为啥?有网友表示认可,称:徐老师的问点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