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97|评论: 3

[转帖] “电驴”越来越多,拴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6 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大城市生活,倘若有一辆电驴(电动自行车),生活质量直线上升。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7-26 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开车堵、地铁挤、自行车蹬不动,一辆电驴完美解决通勤问题的同时,大大增加了生活半径。因此,近年来以电驴为代表的非机动车数量,正在大城市井喷式增长。

  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电驴保有量均超过500万辆,其中上海最多,超过1000万辆。

  因数量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停车问题,成为不少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心病。因不少驾驶者“路障式”停车,增加了公共空间的安全隐患。甚至不少小区保安公开抱怨,日常工作中最累的事就是“抬电驴”。

  641

  城市中的电动自行车群图/视觉中国

  靠保安一辆辆抬,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日前,北京发布了《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条例》修订,除了约束骑行行为外,还将规范停放秩序、拓展停车资源作为重点。

  “围楼堵路”

  电驴便捷的另一面,是不少城市居民吐槽的“围楼堵路”问题。

  北京市电动车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北京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500万辆。

  电驴保有量高的同时,增长速度也较快。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事务中心副主任欧阳松寿曾受访公开表示,目前北京电动自行车保持着每年100万辆的增速。

  据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院2023年统计,北京2—7公里的出行中,使用电动自行车占比超过30%。

  7月中旬,中国新闻周刊通过走访发现,北京部分居民区,非机动车随意停放,将住宅楼围得水泄不通。在部分早晚高峰繁忙的地铁口,也因大量停放电动自行车导致道路空间被占用,甚至导致部分行人只能在机动车道内行走。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目前北京部分小区,采用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的方式。家住朝阳区的市民王女士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称,近期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开始禁止一切电动自行车进入,保安会在门口进行拦截,自己曾因电动自行车无法停到自家楼下而投诉物业,物业回复称此举是经居民代表全票通过的结果。

  王女士坦言,物业出台新规后,她将电动自行车停在小区门外的马路上,但这样一来,就有电瓶被盗的风险。与此同时,王女士也对物业表示理解,确实因小区内停放过多电动自行车,导致本就不大的活动和休闲空间被挤压。

  另有家住北京东四环的市民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她所在的社区目前也开始摸底住户电动自行车的数量,预计将开展停放整治行动。

  事实上,当更多的社区通过拒绝电动自行车进入的方式解决“围楼”时候,或许会增加“堵路”的风险。不少专家担忧,这会让马路边人行道的空间越来越少,影响行人出行。

  此前,不少小区因严格限制外卖员的电动自行车进入,就已经导致小区外的道路被大量电动自行车占用。

  立法保证停放用地

  针对非机动车停车问题,北京日前发布的《条例》,首先明确了禁止停放的区域,包括人行道的禁止停放区域、消防通道、盲道、未明确为停车区域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等。此外,《条例》还要求北京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交叉口、铁路道口、人流密集场所出入口等公共场所划定禁止停放区域。

  值得关注的是,从立法层面保障停放用地供给,是此次北京《条例》的重点之一。

  北京某三甲医院医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所在的医院不允许职工将非机动车停放在院内,院内也没有专门停放电动自行车的地方,大家一般都放在门口道路上,停放较为随意。

  “结果是在就医高峰时段,院内职工和来就医患者、家属的‘电驴’,共同占领了门口多条道路以及公共空间,还会压盲道、占用非机动车道,秩序比较混乱。”该医生表示。

  此次《条例》则明确表示:“车站、医院、商场、学校、展览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园等公共建筑、公共场所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配套规划、建设非机动车公共停车设施。”“既有停车设施不能满足非机动车停放需求的,应当及时改建或者扩建。”

  此外,《条例》还鼓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新建、改建、扩建非机动车集中停车和充电设施。鼓励单位内部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

  针对居民住宅区,《条例》则要求“应当按照国家、本市有关规定以及规划许可配套建设非机动车停车和充电设施。配套建设的停车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设置集中停放场所的,《条例》要求“应当按照物业管理、消防安全等法律法规、标准,根据需要设置相对集中的非机动车临时停放点”。

  在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看来,如果部分路段要利用人行道设置非机动车临时停车点是可行的,但需要细化规范性要求。

  “北京不少街道的人行道较宽,有5至7米,但很多时候这些人行道停放了两排非机动车,就占去了4至5米的宽度,剩下一米多的空间,行人通过非常拥挤。究竟多宽的人行道能成为非机动车临时停放点,能停几排,这些细节都需要明确。”杨新苗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停放空间亟待探索

  不仅是北京,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不少城市都面临着“围楼堵路”这一问题。

  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考验着城市的智慧。

   1000

  地铁口停放了大量非机动车图/视觉中国

  以广州为例,自今年5月26日起,广州交警、交通、城管等多部门及属地政府在重点地铁站口周边开展交通环境联合整治行动,对违停且妨碍通行的车辆予以拖移。到了6月20日,根据广州官方公布的数据,已经查扣、拖移电动自行车2.36万辆。而广州的具体做法则是,以地铁站口为突破点,由点到线及面,逐步拓展至限行路段、主干道等重点区域,严查停放在上述区域的无牌电动自行车。

  在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看来,目前不少地方出现停车难的问题,本质上是各大城市没有为电动自行车爆发式增长做好准备。

  “电动自行车不仅是一种绿色出行方式,目前越来越成为普通百姓出行的重要方式,应该保障其权益而非限制其发展。北京从立法层面保障非机动车停放用地供给这一做法,值得其他城市借鉴。”胡刚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而杨新苗也指出,对于电动自行车要做好分门别类的管理,不能“一刀切”,目前看北京的做法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和借鉴。他说:“大城市可以利用循序渐进的迭代模式,来实现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电动自行车的种类等问题。”

  但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即使从立法层面保障非机动车停放用地的供给,国内大城市用地紧张这一问题,仍然需要直面。

  在胡刚看来,立法保障非机动车停放用地只是第一步,未来还需要想方设法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探索非机动车的停放空间。他说:“比如立交桥下的空间,不论做儿童游乐设施还是文化娱乐空间都存在安全隐患,而做非机动车停放点就正合适。此外,地铁口这些地方,可以尝试根据现有空间发展立体化的非机动车停车点。如果地上空间紧张还可以探索能否有效利用地下空间。”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5-7-26 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区禁停电动自行车看似解决了内部问题,实则把压力转移到了路边,反而让人行道更挤了。北京条例里要求小区配套建设停车和充电设施,还得同步交付,这才是治本之策。不然居民要么面临电瓶被盗风险,要么只能乱停堵路,两头为难。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5-7-26 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小区堵路妨碍通行的电动自行车,应赋予物业保安消理车辆收取费用的权利。不能乱停乱放而不受约束!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