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033|评论: 47

[玄龙门阵] 热搜上令人窒息的“母女吃牛肉面一幕”暴露精神穷人可怕的三观,你父母是这样的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3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热搜上挂着这样一个令人窒息的视频。

江苏一位女子,带着自己的妈妈和侄子出去旅游,本来一家子都开开心心的。

结果吃饭的时候,妈妈却总是特别扫兴:这也舍不得吃,那也舍不得吃。

一碗牛肉面好好地都没动,女儿吐槽:“都能吃饭,就你不能吃。”

640

妈妈才不情愿地拿起勺子象征性地喝了几口汤,气得女儿旅游的好心情全无:

“回家吧,赶紧回家,啥都不舍吃,再呆几天得饿晕。”

640

评论区里都是过来人,一针见血地分析出妈妈这样做的原因:

640

“内心想吃得不得了,就是要你们劝,不停地劝,然后她在那顺势批评你们乱花钱。
再满脸不高兴地吃完,边吃边说这有什么好吃的,我随便弄的都比这好吃。”

640

“就是把自己放到劣势位置,让她自己内心更坚定地觉得,你乱花钱,她节约。
然后好站在她的角度批评教育你。”

你会发现,很多老一辈都主打一个:“有福我不享,没苦我硬吃。”

你想带他们一起享受美好生活,但最后除了扫兴受罪,什么都得不到。

比如,有人带妈妈出去旅游,妈妈非得带上十几个蛋,大热天都坏了还硬要吃。

640

吃午饭的时候又在那说不饿,到服务区偷偷买东西吃,再假装若无其事地回来。

640

就这样作到了第三天,每次都是大家都在吃饭的时候,她硬是不吃不喝就在角落里坐着。

640

等晚上回酒店的时候,才一个人偷偷吃泡面。

觉得女儿菜点贵了,还要在那哭,搞得全家人饭都吃不下去。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7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8-3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640

比如,有人带家人去三亚旅游,每天都在上演人在囧途。

住酒店加钱加床,结果姥姥却在桌子上睡了一夜;

640

酒店明明含早餐,结果长辈们却躲在房间里吃千里迢迢从家里背过来的烧饼,说不吃马上就要干了。

640

再比如,有人晒出自家的长辈,明明家里有个房间开了空调,她硬要自己躲在外面的过道里凉快;

640

明明可以用洗衣机洗衣服,非要用手洗然后抱怨自己腰疼;

640

明明骑电动车到街上,电费也不超过1块,非要为了省钱走路半小时;

明明炒的菜可以当天吃完,偏要剩一口留到第二天吃剩菜,然后说身体不舒服,吃一大堆的药。



这种现象的根源,其实是由于我们这代人的父母长辈,很多都是在物质不富裕的环境中长大的。

长期贫穷中培养出的习惯,在他们身上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

让他们觉得享福是一种“羞耻”,唯有吃苦才能安心。

节俭确实是美德,但没苦硬吃、无用的节俭,带来的往往是得不偿失的困扰和危害。

比如,有人晒出自己的大嫂,因舍不得吃儿子带回来的西瓜,吃一半留一半。

留了好几天,结果西瓜都长毛发霉了,居然还舍不得扔,把上面坏掉的部分切掉,准备吃剩下的。

640

有女子晒出,家里的花生发霉了,她却舍不得丢,就做成了花生奶。

640

结果喝了一碗以后,直接食物中毒,抽搐昏睡,在床上躺了一两个小时,排出来的尿液都是巨臭。

640

后来幸好恢复过来了,但这种黄曲霉菌浓度高的东西吃下去,后遗症实在不堪设想。

每年因为吃发霉食物或隔夜菜而食物中毒的新闻简直层出不穷,但仍有人抱着侥幸心理。

前段时间看到过最令人心痛的一个事件,是山东一位28岁的小伙,原本一周后就要举行婚礼了。

640

结果回老家筹备的时候,爷爷特意宰杀了家里一只疑似患了鸡瘟的鸡,给孙子接风洗尘。

那盘鸡当晚没有吃完,放在冰箱里,第二天,小伙继续吃剩下的鸡肉和一些隔夜的卤味。

没想到,吃完他就发烧、腹痛、意识模糊,当时还以为是感冒,没有太在意,自己吃了点药。

直到几天后,他突然开始不停呕吐、甚至出现了休克,被家人送到医院后,被确诊为急性肝衰竭。

640

在得知需要全身换血治疗,济宁的老乡们自愿组成了献血队伍,跨市为他献血。

但因为毒素引发多器官衰竭,小伙在几天后还是没能被抢救回来,永远离开了人世。

640

这个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为了省一笔小钱,而付出了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

640

哈佛经济学家在《稀缺》一书中,一语道破“精神穷人”们没苦硬吃的本质:

长期的资源匮乏,使人容易陷入一种管窥效应”:

通过一根管子看东西,只能看到管子里狭窄的视野,看不到管外真正广阔的世界。

只聚焦于当下“立即省钱”的狭隘视角,却看不见因为省钱而日渐消耗的健康、分崩离析的亲情与大幅下降的生命质量。

时代在改变,也许是时候破除陈旧的观念,放弃无用的节俭,正确地用金钱来提升幸福感。

就像《别把你的钱留到死》一书中提出的3条建议:

①用钱是一种策略游戏,金钱的最大用处是购买人生体验。

人活着不是为了积累财富,而是要创造回忆。

投资自己的人生体验,体验会随着时间显现其价值,回馈给你“记忆股息”。

②不要总是为“未来的安全感”牺牲当前的生活。

要克服那种拼命工作、分币不花的保守恐惧感。

体力、精力都会随着年龄递减,20岁能爬的山,60岁就只能看看;

30岁能吃的美食,70岁已经咬不动。

金钱能发挥出最好效益的时候,是在我们年轻力壮的时候,而不是衰老和病痛的时候。

640

③要有计划地消费,让每一分钱都为你的人生服务。

相比晚年拥有大量财富却体力不支,不如从30岁开始去冒险、学习、社交、旅行,创造一些让你无悔的瞬间和闪闪发光的回忆。

640

有句话说得好:不要用30年前的钥匙开现在的门。

孩子往往无法感同身受父母经历过的苦难,父母的扫兴式、哭穷式、愧疚式教育,只会让孩子活在水深火热的痛苦之中。

如果人生必须要吃苦,那就吃向上的苦、动脑筋的苦、自我提升的苦,而不是明明条件允许却降低生活质量的向下的苦。

千万别让过度节俭,成为困住你幸福感生长的牢笼。

发表于 2025-8-3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妈也是农村的,平时也很节俭,没出去玩过,但是跟妈妈出去玩了一次,觉得妈妈是旅游好搭子,我说去哪就去哪吃啥就吃啥,不会说贵不会扫兴,回来和邻居说很好玩情绪价值给足。

发表于 2025-8-3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妈也是,主打一个来都来了,50块钱骑马几分钟,我还在纠结要不要骑,人家已经去扫码付钱了,坐车久了也不会抱怨,就很乐呵的这也不错那也挺好[偷笑]

发表于 2025-8-3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真不用劝,她说不吃直接不点,饿两顿就好了

发表于 2025-8-3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对,我妈来上海,中午我做好饭叫她吃,她不吃,为什么我特意中午做饭呢,因为她胆结石,就是以前每天吃两顿饿出来的,结果叫她吃她不吃,然后晚上我特意做饭做的很晚,八点半才吃,刚做好,还没叫他,自己就出来吃

发表于 2025-8-3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孩子带出去旅游死活不吃饭的家长并不是没苦硬吃,那单纯的就是把自己奉献牺牲节俭,然后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每时每刻的都对孩子进行精神上的pua,让孩子心怀愧疚,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任他们操纵。

发表于 2025-8-3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妈正相反怎么办[捂脸]出去玩花钱拉都拉不住[捂脸]特产问我要不要,我说不要别买,她说“那就来两袋吧”…她解释说,你要就来三袋,不要就两袋
发表于 2025-8-3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款妈,其他还好,就是爱买东西,有次去泰国差点买了一个五万元的镯子还是戒指,被我死活拉住了,当时她很不高兴,后来慢慢想开了,现在出去玩比以前理智些了

发表于 2025-8-3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50后 60后主打一个没苦硬吃,00后主打一个没福硬享,都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效应。

发表于 2025-8-3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偿自己童年罢了,小时候天天看人家吃零食自己只能喝米粥,人家穿漂亮衣服我捡剩下的,现在有点钱全炫肚子里穿身上了

发表于 2025-8-3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哈,送礼要“投其所好”,尽孝心是不是也要“投亲所好”?大家应该都了解自己父母是啥样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强迫他们去享受我们以为的“好风景好食物”。我老公也曾经“强行”带婆婆出去“见世面”,她吃饭的时候就是如坐针毡,肉眼可见她的局促和惶恐,什么都不敢碰不敢拿,只能推说不饿不想吃,一场饭吃下来,尽孝心的觉得被浪费了心意,接受孝心的也度过了极其难受的几个小时。对于喜欢热闹喜欢新事物的父母,我们就大胆的带着出去,享受跟家人一起探索世界的乐趣。对于不喜欢接受新事物的父母,就把规划里要给父母花销的那份钱直接转到他们卡上,也会让他们开心好几天,跟老伙伴们闲聊的时候能骄傲好久。

发表于 2025-8-3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孩都知道好不容易出去一趟要开开心心,一把年纪了就不能心情开阔一点

发表于 2025-8-3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被我妈穷养二十多年,现在工作了,工资也还不错有时候都很难纠正我的节省思维,更不要说他们受影响的时间更长,而且他们那个年代物质条件跟现在不一样。多带他们出去,习惯了就好了

发表于 2025-8-3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苦硬吃,你自己节省下来的一点钱,最后全部用在医药费,和健康与生命上的事,还是少做吧,断舍离真的很重要。

发表于 2025-8-3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没有过过妈妈成长过程,希望相互理解理解。

发表于 2025-8-3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岳父岳母大雪天要骑电动车出行5公里以外的废品收购站卖纸壳子,说是每斤多卖一毛钱,我说这大冷天下着雪路上摔了你那点纸壳子还不够医药费的不说,够你出去这一趟电动车的电费不,你们也考虑考虑成本,人家根本不理你那一套,非去结果摔了,回来不吭声,没吃药没打针,事后告诉我摔了,我一个字都没回应。反观我妈,剩的纸壳子她从来不收拾出来,直接让小区保洁阿姨免费收走,我妈说我收拾那点破烂都够我拖两遍地的了,能卖几毛钱?我得把时间用在值得的事情上。再说给保洁阿姨,人家在你的区域也能好好为你服务。所以说,不光是时代,人的思维方式也决定了他们的维度。

发表于 2025-8-3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外婆就不会 她会担心我们花钱多但是都吃的很开心特别捧场 平常也喜欢吃我给她点的星巴克肯德基

发表于 2025-8-3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蜡烛胚! 以为现在年轻人思想 还会像他们以前一样 不吃 非得哄你 再让你唠叨两句就舒服了

发表于 2025-8-3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贫穷远比物质贫穷更可怕,从3040那一代开始,传给5060,再到7080,好在现在大部分中青年已经觉醒,开始拒绝精神贫穷。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