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邛崃人
谢家抗日两将军
李旭葵
出邛崃市西外,约40公里地处的两山之间,在蜿蜒起伏的山丘之中,沿着文井江畔,在去镇西山到雅安市芦山县的路途,有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乡镇,叫高何镇。
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曾来到这里,建立了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就有407名高何人参加红军北上抗日。为了纪念,在离高何镇七八里著名全国重点文物的南宋石塔寺处,建了成都市唯一的“红军长征纪念馆”。
在高何南宋石塔寺的斜对面,过文井江,就是横溪村谢河坝。谢河坝依山傍水,在终年滔滔川流不息的文井江畔的平坝,因居息着姓谢的人家而故名。在当年高何参加红军的407人,后来经过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仅存8人。其中一人叫高峰,后来任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处上校处长,他的家就在这里。
就在邛崃高何横溪村谢河坝有一户姓谢的大户人家,前清秀才谢雨三曾任邛崃尚志学校国文教师。谢家是书香门第,其子女从小就接受了儒家传统良好教育,都有忠孝报国的思想。谢雨三有三个儿子,分別叫谢兴达、谢兴通和谢兴逵三弟兄,都先后在邛崃中学读书,而且都毕业于黄埔军校,都参加了伟大的抗日战争。谢兴达和谢兴通后来都成为抗战少将将军,谢兴逵任中国远征军任上校团职军事指挥主官,参加了对日作战,是“谢家抗战两将军”。
自古以来,先知先觉的文人历来是社会的良知和脊梁,热血青年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前驱先锋,工农劳苦大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中坚主力军。
在日本侵略中国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正是国难当头民族存亡关头,邛崃高何的谢家三弟兄毅然投笔从戎参军入伍,以血肉身躯阻挡日本侵略者的炮弹,撑起中华民族即将坍塌的大厦,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血战沙场,同仇敌忾,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义不容辞地,出川上前线抗击日本的侵略,用行动谱写了可歌可泣一曲全家三弟兄上前线抗战的悲怆壮歌。
谢家老大谢兴达,曾与成都十二桥烈的王伯高为拜把兄弟,都是在邛崃中学读书的同学。谢兴达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毕业后,投身军旅,考入四川顺庆(南充)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抗战爆发后,又以川军军官身份被选调入黄埔军校第十四期深造学习。先后曾在川军刘文辉张志和师任连长、中校营长,师参谋及上校副官处长;李家珏川康边防军总部参议,少将高参。抗日战争期间,任刘树成为师长的新编陆军第十七师参谋长。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老二谢兴通在邛崃中学毕业,正当日本侵略中国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毅然入伍报考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就奔赴抗日前线。1937年8月-11月,80余万国民党军队与30余万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大规模会战,史称淞沪会战。因上海是当时中国的工业、经济和金融中心,国民党空军在上海驻有一师空军守备师,以保卫上海的领空安全。淞沪会战时,谢兴通时任上海空军守备师无线电台上校军衔台长,参与和指挥了在上海的对日空战。
淞沪会战后,国民党的空军几乎损失殆尽(包括上海空军守备师的全部战机)。因此,谢兴通被调任到国民党昆明空军军官学校任上校军事教官。后来,谢兴通在上海任淞沪区总指挥部少将高参。
谢家老三谢兴逵,在三弟兄中为小,在邛崃中学毕业,于1938年1月从武汉陆军大学毕业,还在从黄埔军校十五期毕业后,便投入到抗日战争的前线。自1941年起任国民党军令部云南省点验委员会委员,上校军衔。
因盟国要求中国开辟对日战争的东南亚战场,故中国国民政府为此大量招募知识青年从军参战,组建了20万人的中国运征军赴缅参战。这是我围有史以来,第一次派军队走出国门出境参战。新组建的中国远征军缺少军事指挥官,因此谢兴逵被调任到中国远征军任上校团职军事指挥主官,参加了在缅甸和印度对日军作战。1944年中国远征军在中、缅边境反攻胜利后,谢兴逵又调任国民党驻滇宪兵团任副团长。
1945年9月3日,伟大的抗战胜利后,谢家三弟兄又在共产党组织领导下,利用其在云贵川和上海的军政上层关系,投入到从事反蒋民主革命解放事业活动。
1946年,谢兴达由民盟中央副主席罗隆基介绍加入中国民盟。
在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组织的云南起义期间,谢兴奎在任国民党军令部驻云南点验委员会上校委员职务,曾与二哥谢兴通一起利用其在云南军政两界中的中、上层中的朋友关系,为其大哥谢兴达在云南昆明所从事的反蒋抗日的民主统战工作,据供了不少帮助,保护了大哥谢兴达在云南昆明从事反蒋抗日活动的人身安全。在川、滇地方实力派代表人物、民主人士以及共产党地下组织的联系、沟通、协调下,滇、川两省的地方实力派、秘密搞西南大联合,以协调两省地方实力派的反蒋抗日的立场和具体政策、行动等。为促进云南卢汉和四川刘文辉、邓锡侯和潘文华地方军阀的和平起义,作出了贡献。
谢家老二谢兴通,在国民党军委淞沪区总指挥部任少将高参期间,在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卢志英的领导和协助下,以自己私人住宅为掩护,设立了民有公司经商,作为上海地下党一处秘密联络点,为上海地下党的秘密革命工作提供了许多方便。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特务在从上海撤离前,张澜和罗隆基有可能被劫持到台湾或被杀害。情况紧急,牵动着中共中央和中央民盟的神经,想尽千方百计营救张澜。
在中共组织领导下,谢兴通利用上海任淞沪区总指押部少将高参公开职务为掩护,亲自参与成功营救张澜、罗隆基活动作出了一定贡献。他还利用上海任淞沪区总指押部少将高参身份和曾任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教官的影响,成功地策动两航(国民党中国航空公司和国民党中央航空公司)起义的统战工作。两航起义后飞到北京机场的6 架民航客机和飞到天津机场6架民航客机,还是新中国中国民航的第一批次的 12架民航客机,是新中国民航第一笔最重要的资产底子,是新中国民航事业起步和发展的基础。成功营救张澜(后任国家副主席)、罗隆基和两航成功起义,在解放战争中起到了重大的政治影响。
在黎明前的黑夜,是最寒冷的冬天,谢家兄弟三人,不顾随时有杀头的危险,潜伏在国民党军的心脏,在虎穴魔窑与敌人打交道,穿梭游走在国共两党的高层,参与了两航起义的密谋,参加了西南和平起义的策划,参与营救张澜的秘密行动,为国家为民族立下了功勋,做出了贡献。胜利了,他们的行为应该得到肯定,他们的牺牲和贡献精神应该受到弘扬。
在建国后,谢家老大谢兴达被错杀,后被平反昭雪。曾在上海市公安局任职的谢家老二谢兴通,以莫须有罪名被逮捕劳改。不幸的遭遇,惊动了当年曾与生死患难的那些中共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不少在解放战争时期曾经一起出生入死为革命并肩战斗的人,现分别都成了省、部级高官,他们为之不平。联名向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写信,为谢兴通鸣冤叫屈。惊动了中共中央主要领导,并作了特批。谢兴通才得到政策落实,后为四川德阳市政协委员。
谢兴逵,虽然曾经参加过远征军打过日本鬼子,还在云南昆明参加过龙云的和平起义,但因曾当过国民党的宪兵副团长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这就是让我们值得怀念的邛崃高何谢家抗战两将军。
谢兴通的社会活动能力很强。1939年-1944年,在昆明空军军官学校任上校军事教官期间,结交了许多中、上层云南军政界的朋友,龙云(时任滇军总司令、国民党二十三军军长、云南省主席)的大舅子李西平(时任云南省保安团团长)即是谢兴通结交的朋友之一。 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中央派系势力,欲借抗战之名,打压、分化、瓦解滇川的地方实力派,以进一步巩固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而、川的地方实力派为对抗蒋介石的这一图谋,以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坚持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侵略,以取得抗战最后胜利。因此,在此大背景下,谢兴通的二哥谢兴达,经谢兴通介绍,认识了龙云的大舅子李西平。经李西平与龙云联系商,谢关达期以川军斯编十电师(师长刘构成,湘务)新编十八师(师拉周送出、刘湘大期了)两师师代表的身份,到云南以经商为老作掩护,在昆明设立建华贸易公司,公开身份展建华贸易公司购董事长、和国在云南昆明的地下党人曾度儿(曾底儿当时的公开身份是刘文辉出责设立主昆明的济康银行大康公司的经理,秘密代表刘文龄二十四军和西康省政府)与龙云秘密联系协调好后,三方十七师十八师为一方,二十四军和西康省政府为,万,二十三军和云南省政府为一方)秘密播造南大联合,共同合作反价抗目。谢兴达在昆明秘密从事反蒋批日期间,出谢兴通、谢兴通利用其在云南中,上层军,政两的旧友美系,保护谢兴达的安全, 经谢兴通从中牵线联系后所用成的西南秘密大联合,共同合作反究日、淘通了川、滨接境的川军、演军的联系,印为川。滇抗战胜利作最后准备、又对以后还步形成西南军政大联合反蒋抗蒋,导致后来西南事政当局粉钟起义(包括刘、邓、潘在四川解放前夕的彭县起义),具育其居史渊源这一因素。因此,对西南的和平解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准备抗战反政、配合美军在苏州沿海登陆,因谢兴通会无线电和英道、码此1941年起,即被调任到围民党军委会淞沪区总指挥部任据赛委、以此身份与美军协调联系,会商有关对日作战事宣 1944年谢兴通到上海任淞沪区总指押部少将高参后,谢兴通即同上海地下党负责人一起密反称反内战,一致对外抗战的统战工市。鞋三解放战争后,又继续与上海地下党负责人一起,秘密反对内战、里及国民竞础、空军人员起义、投诚的统战工作。其中,谢兴通参 谢兴通上述为抗日以及为党做的上述革命统战工作,在1985年3月12日由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胡兰畦,时任四川省政协常委的陈季让(陈毅的五胞弟)和曾任过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四川财经学院院长、四川省政协常委的曾庶凡及其夫人吴应芬四人联名书面报告予以证实,并由胡兰畦星交给了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同志,请邓颖超同志转有关部门,进一步按照当时的有关政策,提升谢兴通的相关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