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华强北街头出现的一批“跑楼小孩”引发广泛关注。
据媒体报道,这些孩子多为8至14岁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利用暑假时间,帮助外卖员完成写字楼“最后100米”的垂直配送,每单收费1至2元。因为写字楼复杂地形导致外卖员超时风险高,而孩子因熟悉楼宇、收费低成为“替代方案”。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参与代送不仅增强了体能和时间管理能力,还能通过亲身劳动理解金钱来之不易,有助于养成责任感与社会适应力。”“孩子在承担配送任务以后,身体素质和时间观念都提高了。”也有网民表示支持,“比起在家玩手机,这种实践能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这样贴近现实生活的社会实践,在传统意义上无疑具备教育意义。”
然而,这一场看似家长支持、孩子受益、骑手省时的三方共赢实践,也饱受争议。首当其冲的是安全问题,“跑楼小孩”频繁穿梭于车流密集地段、楼宇电梯之间,与陌生人接触,风险显而易见。“小孩们聚集在路边,看到外卖员的车就冲上前争抢,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孩子们奔跑于高楼电梯之间。一旦摔倒撞伤甚至遭遇意外,责任由谁承担?”还有网民追问,“消费者下单时并未获知外卖将由儿童送达,若因未成年人操作不当导致送餐延误,甚至食品损坏,谁来负责?”
对于这些担忧,也有网民在线反驳,“过去孩子4-5岁都会帮家里干活了,和大人一起吃苦受累,长大后人格健全。现在孩子成温室花朵,前怕狼后怕虎长大后能干什么?”“这么大的孩子了,上个楼坐电梯送外卖危险吗?我们十三四岁的时候割稻谷种庄稼,什么都做。”“欧美小学儿童送报纸,操作割草机可以,中国孩子送外卖最后100米都有问题?”
此外,有律师指出,依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未满16周岁的孩子从事营利性劳动本就涉嫌违法。外卖员以支付报酬形式让未成年人代送餐,属于从事营利性劳动,有可能构成变相雇佣童工,涉嫌违法。不过,在未成年人代送外卖的场景下,可能构成承揽关系或雇佣关系。若被认定构成雇佣关系,外卖员需承担雇主责任。比如未成年人因代送外卖发生意外事故,遭受人身损害的,外卖员需根据自身过错承担相应责任。而外卖平台、监护人、写字楼管理方等,可能一个也“躲”不掉。
媒体评论认为,“跑楼小孩”现象还反映出外卖行业配送效率不足和高峰期人力短缺问题,以及家长对社会实践的认知偏差。家长应选择安全、合法的锻炼方式,如公益活动或校内实践,而非让孩子承担高风险的商业行为。外卖平台需优化配送流程,提升服务能力,杜绝违规转包行为。相关部门则应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及时制止和引导风险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