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吕剧院:回答好地方戏“为了谁”的问题
2025-08-11 10:39 发布于:山东省
暑期,2025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培计划项目——吕剧表演人才培训班赴山东省吕剧院开展调研活动。师生们集体参观“百花戏剧艺术空间”和沉浸式排练厅。在这里,通过珍藏的吕剧发展史料、经典剧目戏服道具、老一辈艺术家的影像手稿以及“一剧一屋”的特色布景,师生们全面了解吕剧从乡野小戏走向国家级非遗剧种的辉煌历程,深切感受吕剧艺术传承背后的艰辛。
2025年以来,山东省吕剧院紧紧围绕国有文艺院团的核心职能,按照全省艺术工作交流会议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引导广大文艺人才和文艺工作者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品创作与惠民演出两大领域持续发力,为推动吕剧艺术繁荣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出积极探索。
“上连天”:把地方戏精髓传下来
近年来,山东省吕剧院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一方面深挖传统经典的独特魅力,让经典剧目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另一方面积极孵化新剧,以创新视角展现时代风貌。
经典剧目传承工程是山东省吕剧院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2025年初,剧院启动青春版《李二嫂改嫁》排演工程,此次排演意义非凡,不仅是对经典剧目的重现,更是为了培养青年人才、实现梯队接续建设。
《李二嫂改嫁》青春版排演由剧院青年演员担纲主演,同时邀请剧院优秀资深演员口传心授,从一招一式、一腔一调入手,将经典的韵味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一代。这一举措不仅让经典剧目得以原汁原味地传承,更让青年演员在实践中迅速成长,为吕剧艺术的未来发展储备了坚实力量。
此外,山东省吕剧院陆续复排《姊妹易嫁》《苦菜花》《借年》等十几部经典剧目。复排过程中,剧院坚持精益求精,在保留经典韵味的基础上,对舞美设计、音乐伴奏等方面进行适度创新,使其更贴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例如,在《姊妹易嫁》的复排中,通过现代灯光技术的运用,巧妙营造出不同的场景氛围,增强舞台表现力;音乐伴奏部分,在传统吕剧乐器的基础上,适当加入现代乐器,丰富音乐层次,让经典剧目更具时代感。
“下接地”:携好戏走进群众中间
除经典剧目传承,山东省吕剧院在新剧创作方面也成绩斐然。
7月底,山东省吕剧院打造的大型古装吕剧《菡萏映月图》在济南百花剧院上演。该剧作为2024年度山东省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创作项目、2025年度“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扶持项目,汇聚山东省吕剧院“80后”“90后”青年主创力量,为吕剧舞台带来全新气象。
《菡萏映月图》以一幅神秘画作《菡萏映月图》为线索,展开一段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同时巧妙融入反腐倡廉的主题,将传统戏曲与深刻的现实主题紧密结合。
在艺术表现上,该剧深度融合吕剧传统艺术特色与古装题材底蕴,在遵循吕剧程式化表演、经典唱腔体系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例如,通过创新的意象化表达,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舞台场景,传递复杂的情感和故事内涵。
为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走近吕剧艺术,山东省吕剧院在惠民演出的形式上不断创新。5月27日,在百花戏剧艺术空间推出的系列精品吕剧展演活动中,经典剧目《李二嫂改嫁》打破传统观演模式,采用沉浸式演出形式。观众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而是仿佛置身于剧情之中,与演员近距离互动,这种全新的体验让观众对吕剧艺术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同时,剧院精心打造的艺术党课《丹心永恒》以小剧场形式全新呈现,将党性教育与吕剧艺术深度融合,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中有人才”:打开青年人的视野
人才是艺术发展的核心动力。今年以来,山东省吕剧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多种方式为吕剧艺术培养后备力量。
在内部,剧院通过复排经典剧目,为青年演员提供实践机会。在《李二嫂改嫁》《菡萏映月图》等剧目的排演过程中,青年演员在与资深演员的合作中,学习到表演技巧、舞台经验和艺术修养。同时,山东省吕剧院定期组织业务培训、艺术讲座等活动,邀请业内专家为演职员进行指导,提升大家的专业素养。
在外部,山东省吕剧院积极与艺术院校开展合作。此外,剧院还鼓励青年演员参加各类艺术比赛和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升知名度。例如,在一些全国性的戏曲比赛中,山东省吕剧院的青年演员凭借出色的表现屡获佳绩,为剧院争得了荣誉,也提升了吕剧艺术在全国的影响力。
如今,山东省吕剧院正在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演出、戏曲知识普及等活动。通过网络直播,让无法到现场观看演出的观众也能欣赏到精彩的吕剧表演;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吕剧相关的短视频,介绍吕剧的历史、唱腔、表演特色等知识,吸引大量年轻观众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