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凭借其丰富的红色文旅资源,身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全国第二大苏区,拥有众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博物馆与纪念馆。此外,还拥有多条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景区与线路,保存完好的遗址和原物数不胜数,蕴含着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本应在红色文化版图中璀璨夺目。
然而,其他城市虽无显赫旅游资源,却通过打造文旅特色名片,如“淄博烧烤”、“临汾跟随团长打县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吸引了众多游客。他们依靠精准定位与全面宣传推广,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政府与商家齐心协力,打造了现象级文旅热点,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相较之下,巴中虽拥有丰富的红色文旅资源,却未能深挖其价值。众多红色文化资源长期闲置,未得到有效保护与利用,如同通江得汉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仍处于沉睡之中。部分红色博物馆展陈方式落后、解说水平有限,红色旅游景区设施不全,游客体验欠佳,缺乏仪式感,导致巴中红色文旅的吸引力大减,辜负了手中的“金饭碗”。
巴中应借鉴淄博“造资源”的策略,主动作为,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文旅项目。从宣传推广、服务提升、项目创新等多方面入手,吸引外地旅游消费者,让巴中红色文旅真正“火”起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一、巴中红色文旅“叫好不叫座”之因
1.体验模式陈旧:许多纪念馆、博物馆仍停留在“图片+文字+玻璃柜”的传统展示方式,与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追求的沉浸式、互动式体验相去甚远。
2.叙事方式刻板:解说词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打动人心的细节故事和人性化视角,难以激发情感共鸣。
3.配套设施不足:交通便捷性、餐饮住宿品质、旅游导览系统、纪念品开发等整体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导致游客“来去匆匆”,无法留下消费。
4.品牌营销缺失:缺乏一个响亮、易传播的城市文旅品牌口号,新媒体传播力度不足,未形成持续的话题效应。
二、巴中借鉴“淄博烧烤”们的成功之道 淄博等地的成功,源于政府精准引领、市场快速响应、全民共同参与、新媒体全域传播的完美协作。
巴中可从中吸取以下经验:
1.顶层设计:政府主导,打造“中国红色文旅沉浸式体验第一城”
1.定位聚焦:精准定位“川陕苏区首府·红色体验圣地”,集中资源打造。
2.成立专班:组建由市主要领导挂帅的“红色文旅振兴专班”,高效推进。
3.政策支持:出台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红色文旅项目。
2.项目创新:让历史“活”起来,打造核心吸引力
1.沉浸式体验革命:如将得汉城打造为“红色剧本杀之城”或“实景沉浸式剧场”。
2.博物馆升级:运用AR、VR技术,提供“穿越换装”拍照服务。
3.仪式感与参与感:举办“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仪式”等活动,开发深度参与项目。
3.宣传推广:全域营销,制造现象级话题
1.新媒体引爆:与头部文旅博主合作,发起话题挑战。
2.事件营销:举办“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大赛”、“川陕革命根据地国际论坛”。
4.服务提升:全民共建,把“流量”变“留量”
1.“巴中人都是解说员”:培训市民,提升服务水平。
2.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景区周边餐饮住宿品质,开发文创产品。
结论
巴中无需“无中生有”,而应“有中生新”——以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重新激活红色资源。从“参观式”旅游向“体验式、参与式、沉浸式”旅游转变,是吸引年轻一代、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当游客成为历史的参与者,所获得的感动和记忆将深刻难忘,口碑传播和重游率自然会大幅提升。只要巴中秉承当年红军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精神,以政府的决心、市场的活力、全民的热情,拥抱变化,大胆创新,这座红色宝藏之城定能在全国文旅版图上绽放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