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接连发生利用热成像无人机搭载箭矢射杀动物的事件,引发社会对这种新型狩猎方式的关注与担忧。
近日,有山西吕梁网民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称,自己养的马被热成像无人机投箭射杀。今年4月,湖南益阳警方通报裴某、童某利用热成像无人机空投80厘米铁质“牙签”猎捕黑山羊,二人因涉嫌盗窃罪被刑拘;湖南一名养殖户反映夜间频繁发现无人机踪迹,养殖场生猪持续丢失却因找不到箭头无法维权。还有媒体报道,长沙养猪场主在丢失20多头生猪后,找到多支一斤重的金属箭头。
这类射杀事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危害性。热成像技术能让使用者在夜间或复杂地形中清晰识别动物的体温信号,无人机则可携带箭矢精准飞行至目标附近完成射杀,这种组合方式打破了传统狩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非法狩猎者能够轻松锁定包括野生动物在内的各类动物。有目击者称,曾在夜间发现空中有无人机盘旋,随后听到动物惨叫,现场仅留下动物尸体和箭矢残骸。
另据《扬子晚报》调查,一套带热成像功能的无人机空投设备售价约3万余元,通过加装400元左右的光感控制空投器即可实现箭矢投射,而电商平台上以“空投牙签”为名的圆锥形金属箭头可以公然售卖。这种“设备易购、操作门槛低”的现状,与公众认知中“狩猎工具应严格管控”的预期形成强烈反差,让众多网民感到担忧。“危险性不亚于枪支。”“为何致命工具能随意买卖?”“今天敢杀动物,明天是不是就敢杀人了?要是有人被射杀怎么办?”“如果在夜晚投到人身上,当真是杀人于无形。”
目前,湖南浏阳等地已陆续发布禁猎公告,明确禁止使用无人机等飞行器辅助投射标枪或箭支装具猎捕陆生野生动物。不过,从全国范围来看,仍有很多地方未将“无人机等飞行器辅助投射标枪或箭支装具”列入禁用捕猎工具和方法的范围。法律界人士建议尽快细化《管制刀具认定标准》与无人机管理条例,明确设备生产、销售、使用全链条的监管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