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114|评论: 40

[唤醒沉睡的记忆,乡土系列创作之] ————夹黄鳝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0-4-6 19:12 | |阅读模式

夹黄鳝   文 / 邓四平

       星星点点的火把,连绵起伏的群山,暮霭沉沉的乡村夜色,乍暖还寒的拂面春风……清明过后的乡村,临近排小秧的时节,也正是一年一度鳝肥鱼美的黄金时节。
  儿时的记忆中,夹黄鳝委实是一件极为普通平常的事情。但现在想来却又成为了一桩极为激动人心和值得深深回味的美好记忆了。
  在那饥饿而贫穷的岁月里,除了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僻远的乡村里一年四季里是很少能有几回打牙祭的机会的。要想改善生活打打牙祭,夹黄鳝就自然也就成为了乡里人
  最佳的选择之一了。
  要想夹黄鳝,首先要制作夹黄鳝的竹夹子,乡村多竹,但凡有人家的地方便有竹子,但凡有竹子的地方便大多也有人烟。去到屋后的竹山里,择一根经年的老竹砍了,用锋利的锯子锯下一段竹子,用锋利的弯刀划成两破,剃出两片竹片来,用刀将竹片的一边刻出犬齿一般的锯齿来,再将用烧红了的铁丝将两片竹片中间烙出一个洞来,用铁丝将其扭紧在一起,竹制的铁夹钳一般,一把夹黄鳝用的竹夹便制作成功了。
  待到夕阳落坡,夜幕降临,晚风轻拂,夜凉如水,轻轻的蛙鸣次第亮起,举一根青脆的竹筒,往里注上煤油,再在竹筒口揍上一团雪白的棉花抑或布条,划亮火柴点燃,背上一个竹笆篓,三五人一伙,大声吆喝着,抗日出征的将士一般,在家里长辈地要注意安全,要防蛇咬等等反复地嘱托声中,大家便耀武扬威兴高采烈地出发去夹黄鳝去了。
  乡村的夜晚,夜色令人沉醉。四周的豆麦和油菜花的芬芳,仿佛性感女人的体香让人不禁浮想联翩甚至不断自失起来。在乍暖还寒的春水田里,大家三三两两分头作战,高高地挽着裤脚,打着赤脚,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山野之间的水田里寻觅着黄鳝的蛛丝马迹。整个野外,不见人影,也听不见人声,只见星星点点的火把晃动,偶尔可以听见捕捉到黄鳝惊喜的呐喊的声音。
  其实,在水田里捕捉黄鳝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最重要的秘诀就是首先要仔细观察,寻找和发现,那水田里
  但凡有黄鳝出没的地方,大抵便有黄鳝出没的栖身之所——黄鳝洞的存在。狡兔三窟,其实,黄鳝也不例外。那黄鳝之栖身之洞往往小手指粗细,也有大的,大拇指般大小,圆圆的,在明晃晃的春水田清澈的水中,老远便清晰可见。有时候,狡猾的黄鳝便躲在洞口吐着泡子悠闲地歇凉,只要弯曲食指或者中指,伸进洞子,使劲一夹,往外一扯,便可捉住。
  更为甚者,由于天气渐渐转热,很多的黄鳝在清明过后,便主动钻出洞来觅食或者乘凉,这样的黄鳝居然得意洋洋地直挺挺地扯长身子横斜着在水里睡大觉,打着赤脚的我们,三步并着两步,大步流星地在乍暖还寒的春水田里行走如飞,老远扯出竹夹一把夹住黄鳝的身子,那水蛇一般滑腻的黄鳝在电光火石之间,便被我们从水里扯出了水面,然后,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老虎钳子一般夹住黄鳝身子,牢牢捏住,轻松地往背后的竹笆篓口里一甩,一根肥美的黄鳝便就乖乖地成为了我们的俘虏。如此往复,遇到运气好时,一个晚上几个时辰下来,竟然可以活捉七八斤甚至十多斤黄鳝不等,甚至有时候,竟可以捉上满满一竹笆篓黄鳝一二十斤不等。
  夹黄鳝只是我们捕捉黄鳝的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另外,我们平时常常使用的方法还有一种以逸待劳的捕捉方法。那就是“安钻捉黄鳝”。那种叫“钻”的捕捉黄鳝的器具也是一种竹制的器具,用竹蔑编制而成,两头大中间小,中间内部有竹制的倒须,就像一个小小的陷阱一般,往里放入蚯蚓、蚱蜢、饭粒等等食物,傍晚时分,悄悄地放置在水田里,待到第二日黎明之时,前去收拾那竹制的“钻”的竹器,便会发现,那贪吃的黄鳝竟钻进了“钻”里,再也后退不出了,于是,从水田里捡拾起那被称作“钻”的竹器,也就捕捉到了一条鲜活的黄鳝了。这种办法收效不如直接用竹夹子夹黄鳝来得刺激和迅速,因此,我们便不大常用。
  二十年多年前,那时候,老家永兴公社的小学里有四位我的老师,记忆里,他们都是捕捉黄鳝的行家。四位老师
  一位叫张庭茂,一位叫章德勇,一位叫袁化敏,一位叫任彬,他们最大的兴趣爱好便是夹黄鳝打平伙喝酒了。一到夜幕降临之时,他们便各自打着一个竹筒的火把,提着家中的猩红的塑料水桶,捏着一把竹制的夹子,便邀约着到学校附近的农村水田里夹黄鳝去了,大致三四个小时后,他们就人人提着一大塑料桶黄鳝回学校了。因此,我们便常常有机会亲眼目睹他们在课余之时用刀划黄鳝的生动刺激的场景了。
  只见老师从自家屋子里搬出一根长长的条凳,搭在永兴小学的橙子树下或者在操场的自家寝室外的洋槐树下,然后提出头天夜里捉到的一大塑料桶黄鳝来,只看见老师手里拿着一把雪白透亮的小水果刀和一颗透亮的小铁钉,其余什么工具也没有了。老师叉开双腿骑在条凳上,然后悠闲自得地从塑料桶的水里捞出一根正在游动的黄鳝来,捏住黄鳝的身子,使劲地往板凳脚上一搭,那黄鳝便不再晃悠了,接着,再把黄鳝往板凳头上一放,左手捏住铁钉往黄鳝脑壳和颈项相交的地方一比画,再拿起早就准备好的一块鹅卵石使劲一敲,钉子便牢牢地钉住了黄鳝的颈项,然后,亮出刀片来,往黄鳝的颈项处一划拉,一股殷红的血液便倏地涌了出来,雪白地刀片,像犁头犁地一样往下犁去,直划拉到黄鳝的尾部才戛然而止,然后,抽出刀片,剔除黄鳝的骨头和内脏,往身旁的地上一丢,再横着挥舞刀片,朝着黄鳝片子斜着划拉上几刀,便成了似连非连似断非断的黄鳝片子了。最后,一刀熟练地砍下黄鳝的脑壳,取出钉子,往旁边的大碗里扔进血淋淋的黄鳝片子。
  那场景非常地血腥和恐怖,至今觉得恐怖和后怕几分。
  旁边人看了,常常戏言道:“变黄鳝真不好,不知道黄鳝们究竟犯了什么罪哦,又砍脑壳又剖背哦。”从来以后,我便觉得黄鳝其实也许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动物了,如果佛教中所说的世界真的有六道轮回的话,那么变什么也千万不要变黄鳝的好。至今依旧后怕,那血淋淋的屠杀场面。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那往昔岁月里常见的黄鳝渐渐从我的生活中淡淡地远去了,即使进餐厅招待亲戚朋友,餐厅小姐拿上的菜单上有蒜薹黄鳝、粉丝黄鳝等等那道好吃的菜,但是每每一想到黄鳝那可怜而悲惨的命运,我便不忍心再点那道菜来。并不是因为我故作高尚,而是我确实认为黄鳝的命运确实太悲惨。
  近读南充一文学朋友写的一首写关于《捉黄鳝》的诗歌,读到最后一句:“如今/当我们又去下田捉黄鳝之时/我们伸长手臂使劲地捞/最后我们什么也没捞着/我们捞出的只是一把尿素来。”读到这里时,我的心情忍不住地更加沉重和悲凉起来了。
  
  2010年4月6日记于蓬安嘉陵第一桑梓
  
  
  
蓬安嘉陵第一桑梓相如故城 096.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19:15 |
回复 1# 山水如画
蓬安嘉陵第一桑梓相如故城 096.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19:18 |
回复 2# 山水如画
蓬安嘉陵第一桑梓相如故城 096.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19:25 |
发表于 2010-4-6 19:39 |
山水如画是个好人, 文章写的好!
洋盘军团 ,就是以前的斑竹,是个大坏人,“如果佛教中所说的世界真的有六道轮回的话”让我们祝愿他下辈子变黄鳝吧!

发表于 2010-4-6 20:12 |
[img][/img]

发表于 2010-4-6 21:12 |
邓老师的文章常把我带回儿时的情境,美不自禁,:D

发表于 2010-4-6 21:24 |

标题

山水如画是个好人, 文章写的好!
洋盘军团 ,就是以前的斑竹,是个大坏人,“如果佛教中所说的世界真的有 ...
嘉陵江独木舟 发表于 2010-4-6 19:39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好有创意的回复!其实人性总是在善恶间徘徊,人与人之间多些理解与欣赏,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发表于 2010-4-6 21:26 |

回复

山水如画是个好人, 文章写的好!
洋盘军团 ,就是以前的斑竹,是个大坏人,“如果佛教中所说的世界真的有 ...
嘉陵江独木舟 发表于 2010-4-6 19:39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好有创意的回复!其实人性总是在善恶间徘徊,人与人之间多些理解与欣赏,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发表于 2010-4-6 21:38 |

回复5#

好有创意的回复!其实,人性总是徘徊在善恶之间,凡夫概莫能外。人与人之间若能多些理解与欣赏,生活定会充满阳光!

发表于 2010-4-6 21:40 |

回复5#

其实,人性总是徘徊在善恶之间,凡夫概莫能外。人与人之间若能多些理解与欣赏,生活定会充满阳光!

发表于 2010-4-7 12:00 |
图片很血腥,很红很暴力!

发表于 2010-4-7 15:37 |
好文章!确实写得好!楼主记忆深刻的夹黄鳝让我想起了从前,那时候缺吃少穿,捉黄鳝改善生活也是一大美事,山水如画比我们要小17、8岁,网秧田的时候,泥鳅、黄鳝都很多,有时候就用粪瓢舀,他在田埂上高兴得手舞足蹈,哇哇地叫,性急的时候也光着屁股到田里去用手捧,看到泥鳅就用自己的屁股去坐,别人用手去一夹,他就哎哟哎哟地喊,后来小学老师问他怎么回事?他可能有些不好意思说,嘿嘿,说是有人写文章把他咬了,弄得老师哭笑不得,哈哈哈不摆了。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5:54 |
好文章!确实写得好!楼主记忆深刻的夹黄鳝让我想起了从前,那时候缺吃少穿,捉黄鳝改善生活也是一大美事, ...
峨眉山之恋 发表于 2010-4-7 15:37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哥哥在指桑骂槐了。小心人家咬你!
    好久回蓬安?
    还呆在深圳呀?
    回来喝酒~~~~~~~~~~~~~~~~~~~~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6:20 |
故乡三月桃花汛   文 / 邓四平
故乡三月桃花汛
  桃树,也许是一种具有神奇魔力的树。传说中,桃木制作的桃木剑可以辟邪,甚至驱鬼。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在桃木板上分别画上“神荼”、“郁磊”二神的图像,悬挂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
  据《山海经》记载,在很多年以前,有一座鬼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百鬼出没,而且还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在外面作恶的鬼都要赶回鬼城。神荼、郁垒两兄弟神通广大,善于降鬼。他们严格限制鬼的活动,每年岁尾站在一株大树下检阅百鬼,见有害人的凶鬼,就用一种特殊的、无法挣脱的“芒苇绳”将它捆起来,让专吃恶鬼的神虎充饥,为民除害。但是神荼和郁垒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尽除天下恶鬼。也不能保证每家每户的平安。于是黄帝向全国宣布了一道命令,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用桃梗刻制神荼、郁垒像,除夕那天悬挂门前。同时,在大门上端悬挂苇索,二门上要画一只虎,用来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扰。到后来,人们嫌刻木人麻烦,就直接在桃木上画两个神像,题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于除夕下午挂在门两旁,以压邪祛鬼,这就是最初的桃符。
  儿时的记忆中,我并不知道桃树居然还有这样神奇的传说和无边的魔力,在我的眼里,桃树的花最美,灿若烟霞。而桃树结出的那压弯枝桠的累累果实更是令人沉醉和诱人。
  小时候,在屋后的小山里,撬回一株小小的桃树苗回来,那树苗细若家中的竹筷一般,一尺有余,零星地点缀着三四片青翠稀疏的叶片,仿佛弱不禁风的病人一般,让人看了便倍觉怜悯。于是,我和姐姐便一起动手,拿把锄头,在屋旁最不起眼的岩坡上,随便掏了一个小土窠,将树苗放置进去,再回填了一些土,就算种植完工了,因为,我们心里根本就没指望着这样一株病怏怏的小桃树苗甚至能够成活。
  几番春雨过后,那病怏怏的小桃树苗居然神奇地成活了下来。但是,我们兄妹几人依旧不大看好它。因为,它那柔弱的身子确实太孱弱了,甚至单薄得叫人担心仿佛一阵风来便会折断它似的。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那株病怏怏的小桃树苗居然挺过了第一年狂风暴雨的六月天,家中房前屋后几株手臂粗细的春丫树和香樟树居然都被折断了腰身。
  我们不得不惊叹这真是一个奇迹的出现。
  家中父亲哲人似的笑着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在狂风暴雨中,刚硬的东西,往往最容易折断。柔弱的东西,往往生存下来,这就叫智慧!”我们似懂非懂。
  时光仿佛细细的流水一般,让人根本就察觉不到它的流淌和存在。而不经意间,眼角的鱼尾纹,才会蓦然告诉我们时光的远去。
  当三四年光阴不经意地过去,当那株早已长成小手臂粗细人多高的桃树枝桠上突然绽放出第一朵鲜艳的花骨朵的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四人都不由得发出了一声长长的惊叹。
  当太阳渐渐地增加了它的热力,当满树的灿若烟霞的桃花渐渐缤纷谢去之时,那青翠碧绿的枝叶中间,居然神话般的结出了一颗颗小手指头般大小毛乎乎的桃子来,虽然很小很小,但是依旧叫人惊叹不已。
  后来,当那些果实渐渐长大,直到成熟之时,嘴馋的我们便采摘下来丢进嘴里,才发现那苦涩得让人难受,一点儿也不好吃。
  父亲告诉我们,那树还没有嫁接,那结出的果实,叫毛桃子,是根本就不能吃,也是根本就不好吃的。
  第二年春天之时,父亲找来一把锯子,将高大的桃树的一个枝桠齐齐地拦腰锯了,用一把锋利的锯片,切开桃树枝桠,插入一片其他桃树上取来的芽孢,然后,再用透明的亮油纸缠绕四周。过了不久,那亮油纸缠绕的地方竟然长出了青翠碧绿新鲜的枝条来。父亲告诉我们:这叫嫁接,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更好地成长。
  果不其然,后来,那桃树年年春天满树繁花,灿若烟霞。每逢盛夏之时,那树更是缀满累累的果实,青翠碧绿之间,渲染着点点殷殷的红意,随便采摘一颗果实下来,放到嘴边,轻轻一咬,那甜甜的汁液便沾满了舌尖,唤醒了沉睡的浑身的味蕾,舒爽通透,触电一般甜遍了全身。
  后来,搬家到新的屋场上去,老屋地基上的树木大多都没有搬走,因为,新屋场没有更多的空地。但是,这株全家人都舍不得的桃子树却义无返顾地新搬迁到了新屋场去了,桃树就直接移栽在堂屋前大门旁的地坝里,仿佛我家的门神一般,赫然屹立门前,高大威武至极。
  那时候,每到炎热的夏天的夜晚,慈祥的父母便常常顶出家中的一个大竹篮盘,放置在高大青翠的桃子树下,儿时的我们常常情不自禁地躺在大竹篮盘里抬头仰望树上青枝绿叶间那诱人的果实,父亲常常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道:“你们今后长大了,要是都能像这株桃子树就好了,占的地方不大,需的养分不多,但给人们的却是极好的东西!”我们似懂非懂的点着头。
  时光一晃,很多年过去了。如今,家中父母早已作古。我们兄妹四人也早已各奔东西,在茫茫人海中各自谋生,惟有父母生日,忌日,每年清明时节或者过年之时,大家才偶尔相互通知相约一起回到老家去拜祭父母。而老家门前的那株高大青翠的桃子树也因为前几年公社场镇修建混凝土街道而砍伐掉了。现在偶尔回家,看到老屋门前光秃秃的街道,以及残败破损的老屋,斑驳的竹篾墙,鱼鳞似的的青屋瓦片,当风孤寂地抖着,一种说不尽的凄楚,顿时涌上心来。
  每每此时,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近三十年前家中那一株我亲手种植下的看似病怏怏的小桃树苗来,它不断地告诉着我一个坚定的信念和刚强的意识:在狂风暴雨肆虐的时候,柔弱,其实就是一种永不服输的坚强和一种永不屈服的努力,待到云开日出的时候,最柔弱的却往往是最坚强和最具有蓬勃生命力的……
  
  2010年4月7日记于蓬安嘉陵第一桑梓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6:33 |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6:36 |

发表于 2010-4-7 17:20 |
图文并茂,好。
发表于 2010-4-7 17:37 |
确实可以的哇。。

发表于 2010-4-7 19:04 |
世间任何事,种下因,终得果。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