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是上海徐家汇店
我没走错吧,汗…………
这样谁敢进来吃东西,但是值得有关单位思考
谁来保障24小时营业店的安全?
24小时快餐店、24小时便利店、24小时药店、24小时火锅店……随着都市人夜生活的不断丰富,24小时全天候营业的消费场所越来越多,成了不少都市“夜归人”的驿站。
3月19日凌晨4时30分,位于上海繁华地段徐家汇地区的一家24小时营业的麦当劳发生一起惨剧。
只因劝说顾客不要在店内睡觉,23岁的店员小李竟被连戳3刀,因动脉破裂不幸身亡。
在人们享受24小时便利生活的时候,如何保障夜间消费的安全,成为目前重要的问题。
24小时快餐店成了廉价宿舍
一些快餐店推出24小时营业,本意是给予顾客更多的选择,吸引客流,增加销售量,但一个新兴名词却从美国起源并流传开来——“快餐店难民”。2007年,日本人特地为这类人群取了一个新名词“McRefugees”,指的是一些人辛勤工作,但工资太低,付不起房租,索性将通宵营业的麦当劳当成超廉价宿舍,每晚进去买一杯咖啡住宿一宿。
2006年9月,麦当劳在中国推出第一批24小时餐厅。同年12月,北京一家媒体发表报道,称北京一家麦当劳餐厅改成24小时营业后,成了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之家。这些人凌晨后进入餐厅,并不点餐,而是直接到座位上开始睡觉,有的趴在桌子上,有的横躺在长条座位上,有的靠着墙壁睡觉,直到第二天早上才陆续离开。
对此,某快餐店夜班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夜间留宿人员,通常只会给予提醒,但如果人家执意不肯走也没有办法,“花几块钱点一杯饮料,人家就是顾客,我们也没有权力赶人家走啊。”
在肯德基的官方网站查询到,北京一共开设了9家24小时营业店,主要分布在朝阳、海淀、东城等地区,不少开设在商业楼或大厦附近。
位于劲松中街的肯德基店已经在这个区域开设了好几年,年初店面重新装修,改头换面成了24小时营业店。家住附近的小孙很高兴,“以前下了夜班回家路上想点些夜宵,可总赶不上营业时间,而且在家点餐还不在配送区域,现在有了24小时店,想什么时候来吃都可以了。”
很多市民都知道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都有宅急送服务,但是记者了解到,夜间想吃这口快餐必须亲自去店里购买。肯德基宅急送的服务人员告诉记者,虽然城区开设了24小时营业店,但送餐上门服务只到夜间10点,如果半夜想吃就只能自己去店里购买。另外,夜间的食品供应有限,不一定与白天出售的食单完全一致。
与肯德基一街之隔的麦当劳也是家24小时营业店,在劲松地区已经开业好几年了,由于挨着社区又是该区域的繁华地段,生意一直很好。
对于都市人来说,遍布京城的24小时便利店“711”并不陌生。许多“夜归族”在下了夜班或结束娱乐之后都会到711买点夜宵。“这家店是24小时营业,东西也全,无论多晚都能到这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白领黄小姐说。
王先生是711的常客,家楼下就开了一间711,“不管多晚,只要想吃什么,下楼跑一趟就行了。”王先生认为,居民楼附近就该开设这样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万一家里临时缺个什么去店里都能买到,会很方便。“我有时也会半夜去店里买东西,但从没担心过安全问题,主要这家店开设在一家写字楼里,夜晚楼里也有保安值班,相对来说还是安全的。”
晚上8点多,记者在711建国门分店看到,不时有顾客进来光顾。店面虽然不大,但各种零食、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店里共有两男一女三位店员。一位店员告诉记者,一般晚上店里都会安排两三个人值班,“我们在北京大部分的分店都是24小时营业的,只有个别的店是非24小时的。”当记者问到夜晚值班是否担心安全,该店员表示,目前店里没发生过安全事件,而且并非一个人值班,大家也会相互照应,“如果真出现问题就赶紧拨打110吧。”
记者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受访者都希望能多开设24小时便民店,无论买药、吃饭都方便。“北京现在发展的这么快,总得跟国际接轨吧,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夜生活,夜晚的消费市场很大的。”白领张先生说。
张先生告诉记者,平时工作忙,很少有空闲时间和同学、朋友聚会,好不容易找个时间能凑到一块,总要喝的尽兴,可很多饭馆到了晚上10点多开始“轰人”了,“要是多些夜间营业的饭馆,我们想吃到多晚都没问题。”
对于夜间的安全问题,张先生表示,尽量选择处于繁华路段的消费场所,另外建议无论餐厅还是便利店等消费场所安置摄像头,便于监控,保障店员和消费者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