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东汉说唱俑可是咱新都出土的宝贝,原件在北京中国博物馆里,国家一级文物。(注:运气好的话,本次热波节场地附近可以买到复制品)
“说唱”是中国曲艺艺术的主要特征,它究竟起源于何时,现在已经无从稽考。这件于1972年出土于新都三河镇的(注:现在是新都三河街道办事处,也是热波音乐节举办地——新都保利198公园所在地)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击鼓说唱俑,为我们提供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丝线索。
击鼓说唱俑出土于新都三河东汉崖墓,俑通高55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俑身上原有彩绘,现已脱落。陶俑蹲坐在地面上,右腿扬起,左臂下挟有一圆形扁鼓,右手执鼓槌作敲击状。俑人嘴部张开,开怀大笑,仿佛正进行到说唱表演中的精彩之处。人物面部的幽默表情被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使观者产生极大的共鸣。此俑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击鼓说唱俑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出一位正在进行说唱表演的艺人形象,反映出东汉时期塑造艺术的高度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的发现证明早在东汉时期,说唱艺术已经日臻成熟并广泛流传于民间。击鼓说唱俑不但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杰出作品,也是中国曲艺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
其实,我们这位2000多岁的“民间艺人”出土,已经强有力的证明了新都从东汉时期开始曲艺文化就很发达。
击鼓说唱俑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出一位正在进行说唱表演的艺人形象,反映出东汉时期塑造艺术的高度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的发现证明早在东汉时期,说唱艺术已经日臻成熟并广泛流传于民间。击鼓说唱俑不但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杰出作品,也是中国曲艺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
咱们新都享誉海内外的芙蓉花仙川剧团,不正延续了和继续延续着古代曲艺在当代的发展血脉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