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197|评论: 10

眉山作家刘小川: 把传统文化引入当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2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80926/000cf1a48f870a46967c12.jpg


眉山作家刘小川




      自去年开始,眉山作家刘小川“品读中国文人”系列文章,在《小说界》杂志以头条专栏隆重推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今年4月,在郑州举办的第1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结集出版的《品中国文人》(1、2卷)创单套书订货第一,成为郑州书市单本定购量最高的图书。

      在历时两年的创作中,刘小川选择屈原、司马迁、曹雪芹、鲁迅等自战国时代以来2300年历朝历代的18位文化伟人,用传记、评论、哲学和小说“四位一体”的笔触,对他们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功绩进行了点评,再现他们当时生存的真实。同时,他还用一个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人的见解和情感评点了他们的文化创造带给中华民族的贡献和缺失。

      为文人立传,要紧的是“提取生命之精华”

      谈到《品中国文人》的写作初衷,刘小川表示:这源于2006年7月上海文艺社副社长魏心宏派给他的一个任务。“他希望我能开一个‘品读中国文人’的专栏,给我十天时间考虑。经过反复考量,我接受了下来。他回忆说:写稿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仅《屈原》一章就三易其稿。随着文章的陆续刊出,得到了越来越多读者的认可,此后就一路写来,越写越顺。

      《品中国文人》选择书写的18位文人,基本上代表了中国文学的最高水平。刘小川说如此选择,并不是杂志社的命题作文,而是出于自己自觉的文化选择。“我选择这18位人物作为书写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我喜欢他们的作品,对他们的生存落差、生命冲动有一种强烈的原始惊奇。而已有的教科书或人物传记很难满足这种惊奇。在我看来,李白、苏东坡、曹雪芹,他们的生命形态、精神张力、艺术创造力以及整体把握生活的能力,在工业化无限分工的今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刘小川书写的中国文人,个个都有说不尽的话题。一个月的时间,用三、五万字浓缩的篇幅,来提取一个大文人的生命精华,难度可想而知。他说:个中奥秘就在于抓住人物的生命核心,“初写这本书的时候以为要借助大量资料,这让我感觉有些喘不过气来。后来我发现资料是次要的,要紧的是‘提取生命之精华’。和历史上最杰出的生命紧张对话,使我高度兴奋,每天四、五点钟就起床干活了。持续的瞬间迸发辅之以字斟句酌。写作始终处于活蹦乱跳的状态中”。

      历史上的中国文人,其实离我们很近

      为文人立传,并不是新鲜事,多数传记塑造的文人形象通常是严肃而古板的,和当下的现实生活不无遥远。刘小川笔下的中国文人却是难得的例外。在他看来,中国的文人,本来就是鲜活的、生气盎然的,是强大的生命个体。问题就在于我们很多传记作家把他们写死了。“这些杰出文人的文化高度令我们仰望,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我们的朋友、知己。譬如苏东坡,我家离他的故居仅百米之遥,从几岁起就在他的英灵弥漫处跑来跑去。与这位大文人,我总感觉我们朝夕相处、惺惺相惜。我还去过陆游、李清照、鲁迅、杜甫、李白等人的出生地或活动地。这些游历让我在写作中受益良多。”

      引入西方哲学的参照系,对中国文化做观照、解读,可谓近年来中国学界流行的做法。刘小川也不例外,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西方哲学终究植根于西方,嫁接到中国文化的根系上,是否有些隔膜。对此,他有自己的理解。“对创造性的人物,必须努力以创造性的思维与之对接。在多年的文化熏染中,我凭直觉感到,中国文化遭遇了老是自己碰上自己的‘同质性尴尬’,应当引入大量的‘异质性干扰素’。比如凭借潜意识学说,艺术为苦闷之象征、欲望之升华、艺术拯救技术等,能重新考察中国文人的生存运动。”“很显然,把传统文化带到当下,前提是辨认当下。不思考现代性,不追问技术主义、消费主义、文化产业化、单向度生存,何以能揭示苏东坡或陶渊明的当下价值?”

      正本清源,有必要为中国文人正名

      刘小川坦言,自己是抱着感恩的心态写《品中国文人》的,在写作过程中,他迫切地感觉到,有必要为文人正名。他说:前些年文人这个词几乎成了贬义词,文人成了失意的代名词。这与民间的权钱价值观流行有关。学校、社会,对人的评价系统趋于单一化,人的丰富性受到威胁。这几年渐有好转。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人文修养的缺席,价值观的混乱,生活意义的悬空,对人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几经折腾,今日再现繁荣不容易。要紧的是正本清源,先把我们的文化先贤的价值亮出来,镇住那些形形色色的恶搞、自操祖坟式的‘无聊之能量喷发’。”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眼下,知识分子的话语空间正在逐步扩大,而不是日益缩小。“我个人是希望做一些建设性的工作,把活生生的传统文化带到当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需要‘缓冲的大师’,从屈原到鲁迅的若干人物都是缓冲大师。换言之,传统与现代之间,不要再出现曾经有过的、可怕的断裂。”

      让刘小川颇为感动的是,文章发表以后,不断有读者辗转打电话,写信,甚至专程驱车几百里到眉山,只为畅谈几个小时。或许正是得益于读者的激励,他表示:品读中国文人仍将继续。而出版社将该书以1、2卷的形式推出,也意味着它是一个开放的系列。“我尝试着去解开若干中国文人的生命奥秘,还需要向纵深发展,比如写长篇传记小说。目前已有一本传记小说快写完,年底或可问世。”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0-5-22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飘过,信息带走,楼层留下。
发表于 2010-5-22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介么好滴话题,顶上去
发表于 2010-5-22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介么好滴话题,顶上去

发表于 2010-5-23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纯属路过,如有打扰,包涵。

发表于 2010-5-23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千百年来天使们翘首以待的好贴
发表于 2010-5-23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年头,啥人都有,偶服了!
发表于 2010-5-23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大家踊跃发言,我顶先

[发帖际遇]: 就是喜欢你了了的股票涨停了,赚了小米椒3个.  
发表于 2010-5-23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这方面,我不是很了解
发表于 2010-5-24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严重支持继续更新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