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涉案人员中国家公务员和县处级以上干部人数居首。
城镇建设领域商业贿赂犯罪往往涉及党政领导干部,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市政建设等部门领导,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城镇建设领域投资额大,风险高,这在客观上决定了此行业领域的的业务开展必须由单位领导或部门负责人决断,因此多有实权派人物卷入。2007年1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查办城镇建设领域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中涉及国家公务员1613人,占立案人数的35.5%。2007年某县查办的一起县建委负责人受贿案中,单位领导成员几乎全军覆没。
2、涉案范围广,发案环节多。
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等领域,其中尤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居多,占办案总数的64.7%。从表面上看,城镇建设领域都是采用招投标形式,非常公正,但业内人士却点破其中玄机,“实际上这些表面文章都是做给外人看的,表面上公开公正,实际上暗箱操作。”在已查处的案件中,有在建设工程的规划和设计环节发案的,有的规划部门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审批权力收受贿赂,为一些开发企业谋取不正当利益打开方便之门,有的建设部门工作人员在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用地的许可、建设资金的审批、建设方案的设计等环节上行贿受贿,不执行市场准入标准,违规发放资质资格证书;有在招投标环节发案的,该环节主要关系到发包方的利益和承包方的生存问题,因而在实际中的违法违规现象表现最为突出,如一些发包方利用发包权收受投标人的贿赂,明招暗定,泄露标的,一些企业通过贿赂其他企业进行陪标、串标,或向发包方、发包方委托的的招标代理机构直接行贿,谋取中标;有在材料采购环节发案的,供应商通过向施工企业或建设单位行贿,导致施工企业或建设单位舍近求远、舍优求劣,购买适用质次价高的材料设备;有在施工环节发案的,如有的施工单位违法转包、层层分包,从中捞取好处;有在质量监督监理环节发案的,主要表现为行政执法部门不负责任,徇私枉法,在质量监督、工程验收等环节中,以权谋私、“吃拿卡要报”或索贿受贿;有在决算结算环节发案的,发包方“慷国家之慨”,通过向建设单位有关管理人员行贿,虚设项目、重复计算工程量以骗取工程款。一些单位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采取巧立名目、拖延付款等方式收受贿赂,趁机捞取部门和个人私利。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城镇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都是违法犯罪分子捞取好处、非法获利的可趁之机,是商业贿赂犯罪的多发环节,也是检察机关在查办此类案件中需要重点打击的环节。
3、作案手段多样,隐蔽性强。
建设领域中犯罪分子多数是单独作案,方式隐蔽,知情面小,侦查机关很难发觉。行贿者通过贿赂等手段,用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多的市场机会,非法获取比贿赂成本高得多的商业利润。且行贿者手法狡猾,方式多样,有直接给钱、给物的,也有假借咨询费、信息费、服务费、资助子女就学等方式实施贿赂的。有的帮助企业审批项目变更、提高工程造价,收取好处;有的帮助企业搞串标陪标、违法转包分包,或向中标单位介绍劳务施工队,从中收受贿赂;有的利用掌管质量监督、预算、决算等职权,进行权钱交易。贿赂名目和方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借逢年过节或者婚丧嫁娶之机收受“红包”、“礼卡”等,还有接收邀请进行旅游考察、在建筑承包方报销发票、接受承包方提供的免费装潢、以干股分红形式收受贿赂等。这些“钱与权”的肮脏交易,是国家法律命令禁止的。这些案件的发生也严重扰乱了建筑、房地产、市政公用市场秩序,极大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4、作案时间长,涉案金额大。
城镇建设领域项目往往资金密集,投资巨大,回报率高,建设周期长,涉及环节多,相对于其他领域的商业贿赂犯罪,其持续时间更长,作案次数更多,涉案金额更大。据统计,一些基层院查办的城镇建设领域案件的作案价值就均在万元以上,那么省、市级中重大项目投资商业贿赂案件的涉案金额就可想而知了。
5、窝案串案多。
城镇建设领域的商业贿赂犯罪多以“项目”为主体,多头行贿、受贿、结伙犯罪的现象比较突出,往往一个犯罪嫌疑人会带出一窝一窜案件,城镇建设领域商业贿赂犯罪呈现群体性趋势,多头行贿和受贿现象突出,办案中经常遇到“抓一个,带一串”、“挖一案,带一窝”、案案相串的情形。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说到:“只要顺藤摸瓜,一定能一抓一个准”,这也许就是城镇建设领域商业贿赂的真实写照。上述提到的某县查办的县建委负责人受贿案中,领导成员几乎全军覆没就是窝案串案的典型表现。
6、犯罪危害性大。
此领域商业贿赂犯罪导致土地出让、城市规划、建筑等领域管理混乱,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造成房价居高不下;造成土地资源、规划设计、项目审批等管理失控,给工程建设质量埋下隐患;严重破坏城镇建设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甚至形成“不送礼,就没有工程”的“潜规则”,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党风党纪和社会风气。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lnn.com/Html/Article/Class77/Class79/79_2239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