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楼主: bike_ink

深圳,一位女工的悲愤遭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13 18:43 |
雄起!!!@!@

 楼主| 发表于 2004-3-12 16:53 |
我的e-mail:gmhwq_szb@21cn.net

 楼主| 发表于 2004-3-12 16:43 |

回钻木斑竹:

联系蒋玉莲:0755-61144753上午1230-120下午600-620晚上830-1200(此为工厂宿舍楼电话,叫值班的人叫蒋玉莲接电话。)

今天已是312,笔者联系蒋玉连,其工资仍然没有拿到.

不好意思,我出差昨天才回来,才上网看。

也可以联系我:0755-28900166,013714476065

 楼主| 发表于 2004-3-13 20:35 |
泉州民企缘何遭遇“招工难”

■生民
在我国城镇居民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农村大批剩余劳力亟须转移出来的大背景下,泉州部分企业招工却一年比一年难,今春以来甚至传出了“缺工20万人”的消息。据说出现这种“招工难”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泉州部分民企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诚信严重缺失,较普遍地存在违反《劳动法》等法规的行为,不能善待打工者,致使许多民工深感在泉州打工艰难,谋生不易,久而久之便视为畏途,有些权益受到侵害的民工离开之时甚至诅咒发誓永不再来。一位劳动工作站站长说,“一粒老鼠屎就会毁了一锅汤”,部分不讲信用的中小企业损害了民工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地方的名声。
  地方名声之坏仅仅是因为“一粒老鼠屎”?恐怕不是。20万人的用工缺口不可能仅仅源于一两起甚至十起、百起侵权案件。中国有句老话,“惹不起躲得起”,20万民工“躲”泉州,岂止是因为“一粒老鼠屎”?我们也常说,中国的老百姓是最有忍耐力的老百姓,所以如果不是实在“忍无可忍”,他们总是愿意“笑对生活”的;何况又是在劳动力与劳动市场供大于求的大前提之下!
  泉州市统计局企业调查队的调查显示,从1998年至2001年,劳动部门接受群众举报案件数年均增长67%,而仅陈埭一个劳动站去年受理的各类投诉就达1000多起,平均每天3起以上。如果考虑到有些民工权益受损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或不愿投诉的因素,则这些数字可能更多。这种侵害民工权益的现象,即便不能说普遍,也不能说是少数。
  “20万民工躲泉州”,实质上反映了民工对于当地劳动用工环境的一种深深的失望。其原因当然在于一些企业诚信缺失以及对民工权益的严重侵害,但其背后的原因,却不能不归咎于有关部门的职能缺位及工作乏力。毫无疑问,假如出现了第一例侵权事件,有关部门即积极介入,依法予以处理,那么企业还会“侵权不止”吗?民工们还会深感失望且惟恐避之不及吗?
  众所周知,《劳动法》及相关法规正是为维护劳动者及用工者双方利益而制定的,如果不是形同虚设,“20万民工躲泉州”的情形不可能发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在一些地方被称为劳动者的“娘家”,也正是为保障劳动者权益而设的,如果不是工作乏力,不可能出现“20万民工躲泉州“的局面。失望,不仅仅表明了企业在民工心目中的诚信度,也表明了政府有关部门在民工心目中的公信度。
  不论怎样,问题已经以这样极端的方式凸现出来,就让人不得不予以关心、关注。当企业急需扩大生产之时,却找不到劳动者,这对于企业意味着什么?当更多的企业由于这种原因而导致生产下降之时,对地方经济而言又意味着什么?而恶劣的劳动环境又如何能够吸引企业及地方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人力、智力资源?又怎样能够使理智的投资商真正放心地在此投资办厂?
  当然,对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是出于保护一个国家合法的公民及劳动者应当享有的权利,而不单单是经济发展的考虑。即便是出于经济发展这种功利思想,我们也该更好地维护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所有的人必须更明白地意识到,每一个人对我们这个群体、这个社会、这个国家都至关重要,都不可漠视。
(摘自《南方都市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13 20:33 |

泉州民企招工难调查

泉州民企招工难调查

来源:新京报 www.thebeijingnews.com 日期:2004年3月3日4:47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量农民工转往江浙、广东,作坊式企业经营模式经受考验

□ 本报特派记者 鲍小东
福建泉州报道

晋江磁灶镇大街上贴满了招工启事。周伟 摄 核心提示 福建泉州民营企业近年遭遇严重招工困难,大量农民工流失江浙、广东等地。农民工诉说在此打工之苦,当地官员分析制度的欠缺,记者则试图探究招工难背后所隐藏的企业经营模式等深层次原因。 乌桥口是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自发形成的最大的劳动力市场,每年春节后这里都会有众多工厂设点招工。2月21日下午4点多钟,仍有数十家工厂的招工点没有撤离,一男子笑称:“招工的比找工作的还多。”
“招工的比找工作的还多”,这种现象在泉州市今年的各种招聘会上均不同程度出现,不少企业春节刚过就开始招工,但至今还没有招满工人。 招工难 春运期间,很多企业直接到汽车站拉人 “往年,都是工人到工厂找工作。”泉州某包袋公司的杨小姐说,“但是最近一两年,企业要四处参加招聘会招工。” 春运期间,很多企业直接到汽车站拉人。
“陈埭镇的工厂都在自己的门口招工。”杨小姐说。
下面的故事会令人印象深刻。2月20日晚,“恒强”鞋厂发生火灾,大火一直烧到次日,将5层厂房烧毁。尽管如此,“恒强”还是给每个工人一天发放40元的补贴,“就是担心工人会走掉”。
不只是陈埭镇。在石狮市,企业对技术工人的争夺更加激烈。一位家人在石狮开厂的晋江政府官员说:“各企业现在互相挖人,有的承诺,来一个工人就一次性发给100元补贴,最高的一次性补贴可以达到800元。假如车间主任带人来,就会按他所带人数给他补贴。”
这种情况去年就已经发生,今年程度加剧。
谢小姐在一家职业介绍所已经工作三年了,这家职业介绍所设在石狮市劳动力市场大厅内。比较近几年的情况,谢小姐说,工人一年比一年少,去年比前年少,今年比去年少,“今年少得比较明显,普通工都不好招了。”
2月22日,石狮市劳动力市场门前。重庆来的邹红辉说,他在泉州已经七八年了,以前,工厂招工十分挑剔,都是要专业的,还要求有两三年工作经验。而现在,随便什么水平的车工都抢了。
  “现在,如果有10万技术工一下子进入晋江,都不会饱和。”晋江市一家鞋机厂的老板说。去年当地媒体 报道泉州缺工20万。
泉州市劳动服务公司副经理刘良裕称,媒体报道数字不实。近年来,缺工是泉州市每年都遇到的问题,今年大概缺工5万到8万。“泉州缺工没有外界说的那么大。” 但是,来自基层政府的信息并没有这么轻松。一份题为《陈埭镇2003年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写到:招工难已经成为影响该镇企业正常运转的一个主要因素。
今年2月中旬,陈埭镇政府调查发现,规模企业(年产值500万以上的企业)的招工不成问题,但中等规模企业招工还不过半,小规模企业招工更成问题。
劳动强度大
   “在浙江,一天工作8小时,工资有2000多元”,“而在泉州一天工作12小时是正常的”
2月22日下午,陈埭镇乌桥口,江西来的小秦夫妇一起来找工作。年前,小秦在一家工厂从事管理工作,固定工资1000元,如果他管理的组一个月没有出现差错,月底奖励50元,年终时,还会有四五百元的奖励。
这家工厂的员工宿舍8人一间,每人每月要交三四十元的租金。宿舍没有热水,冬天洗澡成为难题。厂里没有食堂,伙食自理。工人大多对厂里的福利待遇有怨言。
“按照行情,我这样的岗位,工资可以再多四五百元。”小秦说。小秦想辞职,但未能如愿,因为身份证被工厂扣着。在这家工厂,所有员工的身份证都被扣压。尽管如此,很多人不要身份证就走了。
小秦的一些老乡在浙江打工,他们跟小秦互通消息。“在浙江,他们一天工作8小时,工资有2000多元”,“而在泉州工作12小时是正常的”。
“生活环境恶劣是民工流失的一个因素。”泉州市总工会基层部部长吴章伟说。
有媒体报道一家工厂十几个人住一个房间,连厕所都没有,在一口水井上架几根木头当厕所,结果木头断裂,一名工人掉进井中,死了。
“泉州的企业都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钱不多的时候,只好建一个‘三合一’的小厂,车间、仓库和员工宿舍都在一起。等有了一点钱,就建工人宿舍。开始的条件肯定不会很好,等有钱了,再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陈埭镇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庄德盛说。
但庄自己显然也对这个说法并不认同,因为土地紧张已经成为制约泉州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等企业有钱建员工生活区的时候,又没有了土地。”庄说。
庄认为一些企业很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必要。   
“在泉州,企业为工人买保险的很少,绝对不过半。”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士称,“但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企业和民工参保意识不强。因为按目前的政策,在哪里参保只能在哪里享受保险,但是工人都是流动的。”
制度欠缺
工会组织只能在有工商执照的企业内发展,而泉州市很多家庭作坊式企业连工商执照都没有
陈埭镇劳工站一负责人称,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力保障,也是依法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律依据。2003年,该镇共签订企业用工合同25369份(2003年11月10日统计的数据)。但相对于这个拥有20万左右外来工的陈埭镇来说,这个数字明显偏小。
泉州市总工会的抽查也表明,更多的企业不与员工签订合同。“有的虽然签了合同,但只是单方合同,只有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没有员工应该享有的权益”。 
因此,泉州市工会组织出面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规定企业与单个员工所签的合同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内容。去年,泉州市工会组织与四五百家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一份集体合同可以保护一大片。”吴章伟说。
吴还介绍说,政府机构改革后,公务员队伍缩小了,所以应尽量发挥工会、协会以及商会等组织的功能。但工会组织只能在有工商执照的企业内发展,而泉州市很多家庭作坊式企业连工商执照都没有。
众多的家庭式企业无照经营的现状可能恰恰反映了政府部门在工人权益保护方面的软弱无力。“泉州的企业拖欠工人一两个月工资是很平常的事,当工人在产生争议后的两个月去投诉时,劳动部门往往以超过投诉时间为由不受理。”泉州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相关部门也往往以不影响企业的生产为由,不到企业内部进行调查,所以这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企业欠薪连年爆发
“广东的老板都是按月发放工资,而石狮几乎所有的老板都是在年底时结算一年的工资”
2月21日晚上6点多钟,重庆的小黄夫妇,在陈埭镇“高士威”鞋材厂门口的小饭店里吃饭。
年前,小黄夫妇分别在两家鞋厂打工。春节后,小黄跳槽到“高士威”鞋材厂,和妻子在同一家工厂打工,并住进这家工厂开设的夫妻房内。由于工厂不准员工在宿舍做饭,他们每餐都到外面的小饭店里吃饭。
小黄说,“高士威”比他去年在的工厂要好得多。“那家工厂住宿条件太差,所以很多人都租房子住。而且那家工厂平时不发工资,到了年底才一次性结算。但是平时员工可以向工厂借生活费,年底结算时扣除掉。”去年年底,小黄最后拿到手的工资是5000多元。 
从重庆到石狮打工的邹红辉有在广东打工的经历,他说,广东的老板都是按月发放工资的,而石狮几乎所有的老板都是在年底时结算一年的工资,平时员工借钱,每人每月一般只能借300元。
石狮市某服装厂老板解释说:“并不是企业成心这样做,主要是怕工人跳槽。”
“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企业获得了周转资金。”泉州市总工会基层部部长吴章伟说。
正因为如此,企业欠薪在每年年底时集中爆发。泉州市统计局企业调查队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1年,泉州市劳动部门为民工追缴被拖欠的工资3895万元。
民工转往江浙、广东
“泉州企业现在的管理水平还赶不上1995年的广东台资企业”
一个现象是,不少农民工已经从泉州转往江浙、广东等地。泉州一官员说:“因为广东多外企,实力雄厚,企业规模大,管理规范,工人的工资待遇以及生产生活条件都比泉州好。而泉州多民营企业,都是从家庭作坊发展起来的,无论是管理、规模,还是为工人提供的生产生活条件都不及广东。江浙一带的企业为了吸引工人,连被褥等日用品都为工人准备好了,工人只要空手来就可以了。”
1995年,河南的樊勇剑在广东惠州的一家台资企业打过工。与泉州相比,樊认为,广东的企业比较正规。“他们对工人进行培训,而且有专门的培训场所。泉州企业的培训实际上只是在车间里适应工作,既不讲解产品要求,也不讲解企业规章制度。”
“泉州企业现在的管理水平还赶不上1995年的广东台资企业。”樊说。
2月5日,樊勇剑就已经来到泉州,半个多月来,拥有中专学历的他在各种人才招聘会上转悠。去年,樊先在石狮的一家制绒厂上班,包吃包住,每月500月工资。为了挣得更多,樊后来到晋江的一家工厂应聘,这家工厂有三个分厂,分别为服装、皮革和制绒。因为樊已经有了制绒的经验,所以应聘制绒。但是在交了50元押金后,他却被送到皮革厂。
“因为皮革厂条件很差,气味难闻,对人体有害,招不到工,所以他们采取这种欺骗的方式招人。”樊在这家工厂仅仅做了一夜。樊回忆说,这家工厂一个晚班(工作时间为12个小时)可以吃三餐,但是伙食太差,吃的是河粉,里面都是萝卜、豆腐,偶尔嚼到一片肉,还嚼不动。住的条件也很差,50多个人住在一间大房子里。
樊和工友聊天得知,老板虽然承诺,包吃包住一个月工资为六七百元,但实际上只能拿到430元左右。
所以,第二天樊表示不愿再做下去,不要一个晚上的劳动报酬,只是希望退还50元押金。“但是保安态度十分野蛮,坚决不退押金,逼着我做下去。后来还撕毁了职业介绍所开的介绍信,这样我连职业介绍所的押金都拿不回来了。”“当我准备离开的时候,他们又强行搜身,把他们开给我的押金条搜去撕毁。”
企业自救
有的公司在招工启事显著位置写着“不扣压身份证”
缺工,已经让泉州的企业感到很大压力,已有企业开始了自身的完善。
2月22日,在陈埭镇乌桥口,天师鞋服有限公司打出的招工广告为:“管理人员就餐免费”;“春节期间有生活补贴,回厂车费全报”;“实行工龄奖制度”等等。
另一家鞋厂的招工广告上写着“有员工食堂、员工超市,工资月结月发,每月固定休假日”,并在这句话下面画了一条粗重的横线。还有的公司在显著位置写着“不扣压身份证”。
更有一家鞋厂推出免费参观鞋厂的做法,只要第一次面试通过,由招工负责人“开票”,应聘者可以坐摩托车到工厂参观,费用由鞋厂支付。
缺工现实同样令政府不安并寻求对策。3月4日,福建“全省就业工作会”将在泉州召开,如此规格的劳动会议还是第一次在该市举行。3月5日,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还将在泉州市举行全省劳动力协作会议和福建省人才招聘会。
谈及这些变化,泉州市劳动服务公司副经理刘良裕说:“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定程度的缺工未尝不是件好事。”

发表于 2004-3-12 22:30 |
真他妈的过份,


KKKKKKKKKKK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07-3-10 15:36

可恶!那样的老板会不得好死

12
返回列表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