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岳定海
*九龙闲人*
1.序
如果你尚不认识作家岳定海的话,你现在就可以认识了。
花上十分钟闲暇,随着闲人,一起走近这位盐亭籍作家,走近岳定海。
-
2. 钟灵毓秀的嫘祖故里
盐亭,古为巴蜀交界、系反复攻占、兵家必争之地。巴人在此居洞狩猎,蜀国在此设潺亭侯望。秦为秦亭;汉复为潺亭,为广汉郡辖地。更早一点的原始部落、氏族公社时代,相传为西陵氏领地,黄帝元妃嫘祖故里。
自盐亭第一名宦董叔封勤课农桑、训诲士民之始,民众务农重桑,风纪纯化;从盐亭第一名师张峻夫斩蟒易俗,设堂教学之后,百姓修文习礼,耕读传家。从此盐亭人才辈出,历历长河,密布云星。
盐亭虽葺尔小邑,其历来登贤书素称为乡国之秀者,计其数者众矣! 据不完全统计,盐亭史上登进士者达四五十人,其中武进士两名。为当今绵阳地区之冠。盐亭自古出人才,至今绵阳尚有“盐亭人才”的“盐亭现象”,那也是颇有根据与历史渊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一个地方的文气与地脉,更不是一年半载之事。
-
闲人曾在《盐亭闲话》人才篇中高赞家乡,青山绿水、钟灵神秀;虎踞龙盘、人杰地灵。而且为了传颂,方便记忆,闲人对盐亭史上主要的一线人才概括为口诀:一凤二相三才四桂五宦六将七勇八艺九鼎十烈。
一凤:指黄帝元妃嫘祖。二相:指盐亭两玉带宰相李义府、严震。三才:指有佳作传世的盐亭三大才子赵蕤、文同、陈书。四桂:指以盐亭牟家“一门五进士,折桂四弟兄”为代表的古代盐亭进士、仕人、知识份子群。五宦:指史上盐亭声名显要,有卓著政绩的五位官员代表。六将:盐亭六位将军级人物。七勇:应当追慕的七位盐亭忠勇之士。八艺:盐亭有份量的八位艺术家、有显要业绩的文艺界人士。九鼎:九位盐亭重器,宝鼎级人物。十烈:应当铭记的近代十位盐亭籍革命先烈。
-
然而,这些,尚不能将盐亭英杰尽皆囊括。
现代与当代盐亭又出了很多足以道述的人才,其中就有以冯小娟、廖亦武、雷明伟、陈浩、岳定海等为代表的盐亭第二代作家群;有以廖仲宣、刘泰焰、杨义先、高翔、魏丕植、衡平、王德奎、何天富等为代表的盐亭学者群(因个人见识有限,不能一一列举,致歉。女士优先,男士排名不分先后)。
但今天我们且只谈谈:作家岳定海。
-
3.北街84号
盐亭北街84号。也不仅仅是岳定海的家、旧居。而是一段涩苦搅伴欢乐的童年;一种若有还无的浅浅淡淡的拉扯;一段魂与梦缠绕的挥之不去的记忆;一种不舍!一份牵绊!一个人生始发站与情感归宿点。
正是在这老城,作家在此受到教育的启蒙,读完幼儿园、小学、初中。盐中的同学且记住了,岳定海是你们初69级3班的校友。
作家受到盐亭这万山之县特有的人文气息的浸润,沐浴于一代宗师、文同故里那竹林掩映间袭来的文艺之风;捧读那清代诗人、乾隆进士陈书留在盐亭山水间的妙联与诗篇;领略民主人士任望南的赫赫功绩与爱乡情怀;敬仰史学家蒙文通的学者气息与大家风范……
-
这一方独特的山水与人文,让作家生于斯;长于斯;陶醉于斯;沉迷于斯。并成为作家一生笔耕不缀的强大动能与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童年的点滴;当年生活的艰辛;学生时代的种种;一个大家庭六姐弟的欢笑与泪水;邻里街坊鸡毛蒜皮的悲喜;街头人物、小城故事、民间传说、风土人情;这些成就了作家的《老盐亭》、《故园》、《白云下面是故乡》、《嫘祖故里大揭秘》等书与文集,也是即将出版的《盐亭词典》(笔记?)全书的主题与灵魂。
-
4.情迷苏家山
人有时会用一小段青春去经历,却用整个余生来回忆。
-
对于岳定海来说,苏家山就是这样的地方。那天是1971年10月13日,作家16岁。上山下乡的洪流席卷,岳定海来到了盐亭章邦苏家山插队落户。这一呆就是七年,一直到23岁时离开,作家将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都留在了这里,献给了苏家山。
从一个拥有“国家户口”的街娃,一下跌落到最底层的农村。学会砍柴、挑粪、栽秧、打谷、剥包谷等种地锄田的全套农技,每天在队长的带领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大汉生活。碰巧干重活时吃回炖猪大肠就是打了牙祭;偶尔看回坝坝电影就算过了文艺生活;面对的是淳朴老实的乡民;接触的“通灵性的黄牛”、“泄密的小黑狗”;看到“鸡踏背”就算接受了性教育;寂寞无聊的晚上听山风数星星;正值青春的身体也会梦想与“美人鱼的缠绵经历” ……
-
庸者在安乐中沉迷;强者在困苦中崛起。
劳动之余,作家开始了一个文者最初的探索。从《劳动时所想到的》开始,进行了早期的“第一阶段”的“自发性写作”。是文学梦给他的人生插上飞翔的翅膀,并助他跃身成为现在盐亭籍作家的佼佼者之一,诗歌与写作让他的身影在文学的天空越拉越长……
-
困苦是人生的老师。或许作家回首,会铭谢那七年知青的岁月;铭谢苏家山。
-
5.回城青年
个人的命运总是和国家的命运、时代的潮流紧密联系的。
-
1976年底粉碎“四人邦”后,文化大革命结束。新中国度过了漫长的十年寒冬。作家岳定海的人生也看到了春的曙光。1978年,他被招工回盐亭。先后在塑料厂、丝棉针织厂、二轻局等单位供职。做过学徒、工人、办公室主任。历时9年。同时在这阶段完成了成家立业带孩子等几件人生的大事。
-
当工人再苦当然也比当农大汉安逸得多。至少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写作了,而且县城码头大些,所处的环境跟苏家山不可同日而语。作家进行了“第二阶段”的“自觉性的创作”。
1980年3月,他因刘少奇平反而激情创作首诗《人民盼着这一天》在省级报刊《四川日报》公开发表,这无疑给他最强大的支持与精神动力。一夜之间,名闻盐亭那本来就不大的文学圈,从此不可遏抑,四处投稿。
1983年还参加了“四川省青年文学创作会”,结识更多的相同追求的文友与指导老师。让他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会在文学这条道路上走下去,踩出属于岳定海的印记来。
-
6.淡烟乔木是绵州。
涪江江水抱山流,不见唐家帝子楼。
记得江东诗句好,淡烟乔木是绵州。
这是清代诗人王士祯《渡涪江》的诗句。其中的江东,指唐代诗人罗隐,号江东生。“淡烟乔木是绵州”也是从罗隐诗《魏城逢故人》中的“淡烟乔木隔绵州”演化而来。当然,两首诗皆提到一座绵阳的名楼:越王楼。
越王楼毁于明末战火,故王士祯到时也“不见唐家帝子楼”了。而唐时楼高十丈的越王楼,绝对是绵州地标。故罗隐在魏城“好云无处不遮楼”, 居然可在天气好时看得到相隔近30余公里之外的越王楼。
如今越王楼重建,也代表着绵阳的重新兴盛。
-
绵阳,一座想终生寄托理想的城市。岳定海君如是说。
-
随着岳家海才气与学识的见长,老家盐亭那样的小县城,显然不能再为他提供施展才华的最佳的平台。于是1987年岳定海通过公开招考,进入绵阳人民广播电台作新闻记者。二十余年来,他不仅在新闻事业上获得成功,荣获市与省“五个一”工程奖,任市广电新闻学会副秘书长、市政协委员,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秘书长等诸多荣誉。
-
二十三年前,从盐亭到绵阳的那一跃,作家开始走向了成功。并进入了“第三阶段”即“有意识的专门性创作”,业余执著坚持,产书多达12本。
或许,这一切都还将继续……
-
7.书中自有黄金屋
作家、文学评论家冯源在《记忆与印象》一文中解读岳定海的作品时坦言:岳定海的作品表现出令人称奇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文人气质,为当地的文学界创造了一种奇特而令人玩味的“岳定海现象。”
北大醉侠孔庆东在其《精品博客要水煮》中提及:岳先生多才多艺,涉猎极广,从革命历史到天地万物,从民间风俗到男女性交,都深有体会,倾注才情。中国真是藏龙卧虎,英才遍地也。
盐亭学人廖中南先生在《超越灵魂》一文中赞誉:(岳定海的)作品也从最初的诗歌向散文和小说转变,而且涉猎史哲,呈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逐渐形成了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多元文化的创作风格,强力构建生命道路的三座高峰。被誉为绵阳业余作家创作第一人,在四川文坛占了一席之位。
-
在上述专家、大侠、前辈好评如潮面前,勿需闲人再多作平庸的评述。唯尽力用心去领会他们所述的精神实质而矣!闲人对有些细节很感兴趣,在《岳定海思想录》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书斋名。
按写作习惯,岳定海君在很多文章或诗后面都会附上写作时间与地点,闲人将提及的书斋一一列举如下:听月楼--一步书斋;美心庐;清风明月小屋;松上巢;小鸟巢;雪窠;碧云堂;红星楼燕窝;风雅颂斋;定海神针书屋。
-
中国文人一般都喜为自己的书斋取一个别致的雅名,一为言志;二为寓义;三为怡情。然岳定海君出书十余本,书斋也达十余处,其成功之况不言而喻。与岳定海君同为盐亭与绵阳第一届作协会员的王鹏燕君在《心理历程--岳定海思想录札记》中概叹:(自己的)文学梦在1987年就陷入了低谷,走到了啄不破蛋壳的困境。
而同期的岳定海君却不但啄破蛋壳,还一次次蜕皮、蝉变,张开双翼在文学的天空里翱翔,划出属于自己的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
人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于作家岳定海的情感世界,我们不甚了解。不过据小道消息传:作家夫人王燕当然也是其横溢才华与飞扬文彩的仰慕者与写作的贤内助。至于作家十余本书集与十余间书斋,闲人是这么理解的:书斋当然最后是留给儿子的,唯作家的十余本书集确是,永永远远属于他自己的!
这才是属于作家本人的真正的财富。
-
作家以不懈的努力,一路前行,为自己建造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
-
8.孤独的灵魂在高处
登什么都行 却闲人雅致一团锦绣
仅子昂兄登高一唱
天地侧耳
人间哑声
所有大寂寞
大苦痛
大悲壮
让后来者低首前行
这是岳定海君的小诗《子昂吾兄》。从其中,我们不难看出,作家对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发出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千古一叹的感同身受。
-
信手一翻作家的文集、诗书,我们也不难感受到作家那不羁的个性、傲骨与孤芳;不凡的自信、低调的嚣张。这也不怪,诚如作家所言:天才,就是天生与世俗生活格格不入并与之抗衡的人;如果他妥协了很快就会沦落为世道中人。
一个搞创作的人,如果失去最初的那鼓“狂劲”,任岁月磨平棱角,说话瞻前顾后,做事四平八稳,力求一碗水端平,是很难再有“创造性思维”与“开创性成就”的。
-
狂放不羁的才气与和气生财的社会总是矛盾的。
-
前面提到的“记得江东诗句好”的罗江东罗隐就是这样的典型。罗隐才学出名,诗和文章都很出众,为时人所推崇,当朝宰相都很欣赏他。可他的文章讽刺意味太强,人也很狂妄,这使他在讲究谦虚的中国社会里非常孤立,考官们对他很反感。前后考了十余次皆铩羽而回,史称“十上不第”。
屈原上下求索,发九歌天问,孤单难熬,最后举身自溺。李白虽然四处交友,有朋买醉,但其狂放的个性与灵魂的孤独,从其诗篇中扑面而来!杜甫将他孤苦伶仃的背影永远留在历史的书页。
-
真正在高处的灵魂是孤独的。
-
文人与巨匠们总会有脱离于社会的“独立思考”能力,其孤独是难也避免的。因为世人的不理解。或者因为他理解了世事,对很多事开始隐忍,同样就更加孤独了。
评论家冯源分析作家岳定海的孤独有三个层面的意义:其一是在文学创作生涯里具有着那种鲜为人知的孤独;其二是这种孤独让他变得“极想少说话多做事”。其三是注重思考和走向创造与想象的神秘。
并具体地分析岳定海君孤独的精神内核:“一个想在文坛上行走又对文坛进行深刻背弃的人,是要被排出圈外或当成另类的,圈外或另类的命运必然会孤独”,“以孤独的情怀与姿态来傲视世俗批判世俗并会将世俗视为一种污染清洁的源头。”“正因为这种孤独,使他得也在超越了充满着人际的各种纠葛之场,进入到一个相对澄明的理性的思索境界,或者是摆脱了事实的各种是是非非,而在抵达一个单纯又阔大的审美意义的场境里,游忍有余地进行着自己对艺术的审美建构。”
-
闲人的诠释是:
孤独是一种境界;孤独是周围人跟自己无法对话而让自己不再想多说话。
寂寞是一种状态;寂寞是因为无聊透顶而想跟自己身边任何一个人说话。
-
其实有时,我们着是享受这份孤独的。
-
9.绿叶对根的深情
成名以后的作家对故乡盐亭的感情越发挚烈。
引岳定海君文中的话说:“沐其乡风,汲其河流,滋润云溪,回报桑梓,进入人生光耀故里的新境界,我辈岂敢懈怠,不图奋力之?”
-
岳定海这么说了,并且也是这么做的。
作家积极地参与宣传盐亭的嫘祖文化,为家乡发展献策献力。担任绵阳市嫘祖文化研究院院长与《嫘祖研究》编委。与研究员王德奎合著《嫘祖故里大揭秘》一书,向世界推荐盐亭悠久绵长的嫘祖文化。
作家翻阅典籍,广征博引,对盐亭历史人文深耕细作,常找出一些有见解的新观点与新发现来,让人耳目为之一新,为家乡文史添砖加瓦。
-
记者彭雪在《飞杨的精神家园》一文中还曝露:“(岳定海)关注着当知青的那个山村的贫困农民及孩子。看到那里的许多贫困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失学时,岳定海多次写信鼓励他们不能放弃,并时不时给予物质金钱上的资助。顾娟就是其中的一位,当他看到女孩一家有两个重症的病人,面临辍学时,他毅然决定帮助顾娟,如今在他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时的顾娟,已大学毕业并在武汉铁路局工作。”
“2008年“5·12”地震摧毁了盐亭年代久远的笔塔,得知这个消息,岳定海当即捐出500元希望有关部门设法给予维修。”
-
作家在2005年回到母校盐中捐赠其书《老盐亭》,鼓励后来者热爱家乡,并以《绿叶对根的情意》为题作了报告讲话,文中最后提及:
我的根在盐亭,我的明天属于故乡。
我永远是盐亭人民的儿子,不管今后的世界多么绚丽生动,美仑美奂;因为,我的泪水在诉说,这片土地是我永恒的爱。
2010年7月13日于江岸听风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