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 炼好“做功” 实现“三个再造”
本网讯(华蓥记者站 邱海鹰) 2月28日,华蓥市广华大道机电园区内机声隆隆,挖掘机、推土机和运输土石的汽车,象游鱼似的在园区内穿梭。
“这些施工现场,都是我们在10天前集中开工建设的16个重大工业项目。”在现场督察指导的华蓥市一位负责人说,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华蓥发展的关键期,要实现超常跨越发展,只有炼好“做功”,倾力实现“再造一个工业、再造一个城市、再造一个优势”的“三个再造”。
做强产业 打造工业
“一个地方的经济要发展,必须依靠产业支撑。产业做活了,经济也就搞活了;产业做强了,经济自然也就强了。”华蓥市分管工业的一位领导说,只有做强了产业,才能推进工业经济大发展。
据介绍,该市在做强产业上,突出抓好做大项目。结合产业转型主题引好项目,确保引进项目的自身实力更强、发展潜力更大、后势动力更足;结合承接转移选好项目,坚持选一个、招一个、建一个;结合未来发展育好项目,项目一旦落户,举全市之力支持好、发展好、壮大好。做强企业。把企业提质增效作为检验本部门、本乡镇的阶段成效抓实抓牢,既帮助企业坚定信心,又支持企业突破创新,更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确保到“十二五”末,全市规上企业总量有更大提升和突破。做优平台。着力打造承载平台,突出抓好工业集中区、农业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跨越发展提供更好保障;着力打造服务平台,减化办事审批程序,创优跨越发展服务环境。目前,工业园区已成为华蓥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区、成渝及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区和城市规模扩张的带动区,还配套建成汽摩配专业园、农产品加工专业园、新型建材专业园等“一心三园”的发展基地。做实开放。坚定不移做好开放文章,深入探索东西两地联手机制,加强友城、对渝合作交流,拓宽开放合作渠道,做到以开放大合作推动经济大发展、以经济大发展推进实力大提升。力争到2015年,华蓥市工业总产值达450亿元,年均增长30%;培育1亿元企业80户,10亿元企业3户,30亿元企业1户,上市公司1—2户,着力打造全省工业强市。
做大城镇 扩城强市
春节过后,在华蓥市南北干道上活跃着一支支“扩城”的队伍,按照“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风格独特”的要求,他们在进一步完善这座新城的规划。“做大城镇,再造一个城市”,已成为该市响亮的口号。
规划高起点。无论是场镇规划、还是片区规划、或是城区规划,该市均注重指导性、合理性、科学性,坚持高定位、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高速度。细化、量化、硬化工作举措,大踏步、快节奏、高质量抓好城镇建设;管理高水平。建管并举,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管理长效机制,突出解决城镇管理滞后、内需潜力挖掘不够等问题,促进城镇管理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据华蓥市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市将进一步夯实城镇基础设施,实施“四路一桥一园一河”工程,建成南北干道一、三段和广清路,开工建设五星路、文化支路、南北干道二、四段和南江岩公园,新建矿务局车队桥,实施清溪河城区段改造。推进小区开发,加快星星国际、豪迈国际、津华新城、梧桐花园、华昱山景等小区建设,开工商品房25万平方米、竣工2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加快场镇建设,重点打造永兴、高兴、溪口、庆华等中心场镇,新增场镇面积0.2平方公里以上。未来五年,形成以双河街道办事处为中心,辐射华龙、古桥、明月、永兴等乡镇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主城区。到2015年,中心城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人口达15万人;城镇面积达20平方公里,人口达20万人,城镇化率达53%,城镇人口实现翻番。
做优环境 抢抓优势
“近些年来,华蓥依托独有的区位、资源、交通等优势,逐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吸引了一大客人前来经商办企业,共谋发展。”华蓥市的负责人说,“我们将再造一个优势,着力打造立体交通,缩短与发达地区距离,倾力提升城镇积聚功能,精心打造川东投资洼地,全力打造园区平台,抢占发展新高地。”
围绕发展建交通、育优势。交通是发展之基、是支撑保障,必须破解交通瓶颈、打通外运通道、构建环线网络、培育交通优势,确保各类物资运进、运出不因交通受制约;围绕发展强科教、育人才。坚持科教兴市战略不动摇,全面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扎实抓好人才培养对接,创新人才培养交流机制,着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围绕发展破难题、育支撑。改进干事创业作风,加大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破解力度,全力保障用地、融资需要,努力营造支撑发展、助推跨越的良好环境。努力将华蓥建成“一核一圈两翼”战略中的工业经济中心,使之成为西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广渝合作示范区和统筹发展示范区。
《广安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