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浅评:
从开篇"时序虽已到"-----至"人间乞巧节"止,整整二十节,点明节气时令,暑热、蝉鸣、秋风、疾雨,这些都是陪衬,这是第一层。
陪衬谁呢?芙蓉花----
芙蓉花又为女儿红,为蜀中名妃花蕊夫人独好,曾于五代时孟氏广种锦城,至今仍为成都市花。故蜀地出美女,其有来历也。这是第二层,不过还是陪衬。
又陪衬谁?七夕节也。这才进入主旨------
倦客先生心情愉悦,一层层包裹,心急的人是会挣断汗巾带子的,却正服合此节女主人细腻的情思。
从"喜蛛结心字"至"今年复明年",一大段全是女儿心态作派,有针卜、有夜祷、有新婚、有孤衾。有对镜自比芙蓉花之态;有夜阑焚香之心语;有怨恨的嗔意;有幸福无比的回味;正如芙蓉花之于花蕊夫人,以女人之思度女人之心,倦客先生偷觑了太多的隐秘,是真正的"妇女之友"。
第三段"夕日曾相约"至"仙凡意相同",结句梢弱,但也合此节之意,颇不合芙蓉之体貌;有点入窠臼。依七夕之女儿心肠,常也;依芙蓉之艳丽,淡也;依花主孟妃之遭遇,平顺也。
三段六层,依依袅袅,有风致,有韵味,实为上品。但有散漫之失,合女人之心细,稍差诗行精练之架构。
我的{七夕}不发了。除非明年倦客不发,再说。
烟火气沒有,真还缺点现代的烟火气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