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难中崛起奋进——“8·30”地震会理恢复重建两年回眸
--------------------------------------------------------------------------------
【
http://www.newssc.org 】 【 2010-09-10 09:37 】
手机看新闻:订阅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超特快
如今站在会理这片土地上,我们为这里震灾后的勃勃生机而震撼。会理已从“8·30”地震灾难中崛起奋进!
2008年8月30日16时30分,在会理县与攀枝花市仁和区交界处发生里氏6.1级地震。32个乡镇、187个村、103054人受灾。造成30人死亡,359人受伤。倒塌和严重损毁农房13534户;受损学校154所,损毁校舍2520间、11.67万平方米;受灾医院18所,损毁设备99台;毁损乡政府办公场所2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60个,损毁公路559.7公里、桥梁5座,水库16座,渠道154公里;规模以上企业因灾受损28户;灭失耕地260亩,毁坏农田3000余亩;死亡牲畜4390头。农作物受灾2680亩,烤烟损失4万担。据统计,全县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12.6亿元。
多难兴县!在各级有力支持下,会理党心、政心、军心、民心,心心相印,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攻坚克难重建家园,强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GDP达87.56亿元;2009年,全县GDP跨上了百亿元大关,达102.81亿元,增幅达20.1%;到2010年上半年,GDP增速连续30个月位居全州第一,实现60.6亿元,同比增长23.8%!这一张张优异的成绩单,是会理县在经历“8·30”地震灾难后,在危难中崛起,强势推进超常规发展交出的一份份喜人答卷。
如今,一个崭新的会理已展现在世人面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百姓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展示着会理人奋进的雄风。
□会理县委宣传部
船城会理
——悠闲而又浪漫
在四川省最南端,金沙江北岸,攀西战略资源开发核心地带,与云南省仅一江之隔的群山中,隐藏着一座既古老而又现代,既悠闲而又浪漫的城市——会理。会理县城北距州府西昌185公里,西南距攀枝花市102公里,国道108线南北纵贯县境,省道310、213横跨东西,内外交通较为便利。全县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其中省级2处、州级3处、县级7处。
古城会理,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古称会无,继称会川,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会理历来是川滇两省交界的军事和经济重镇,是川滇两省商旅物资的集散地,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从县境南北贯通达100多公里,途经44个乡镇,会理县城是这条古道的重要驿站,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
古城,依玉墟山余脉而建,东西窄而南北长,形似一条小船。传说会理县曾是大海,观音菩萨为解救民间疾苦,以树叶作船修筑了会理这座城,又在城东的北山上建了白塔以紧锁水口,使古城遇洪灾不没,故会理县城又称“船城”。船一样的城郭,已经很现代化的建筑优雅而慵懒地卧在龙肘山下。城郭前缓缓地流淌着源自龙肘山的溪水,半裹着这座城市,在夕阳中闪耀着炫目的光芒,传递着从远古而来的气息,似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然后又缓缓地向南流去,汇入金沙江水。由于地处西南横断山脉东北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这里风光秀美,景色宜人,年平均气温15.1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素有“小春城”之称。这里森林覆盖率达42%,是天然的氧吧,也最适合养生。
重建攻坚克难建起崭新家园“房子周围栽了非常好看的绿化树,大门外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亮哟。我们这儿居住环境像城里样啰,感谢党和政府!”关河乡田房村8组的村民高兴地说。
漫步在会理重灾区黎溪镇锁水村新落成的“‘8·30’地震广场”,风景如画,三角梅竞相开放,许多村民在广场一侧的漂亮长廊上休闲纳凉。“现在家家房子都建好了,这个广场像城市中的广场那样,太美了。非常感谢国家对我们这些地方的建设。”8月30日中午,在此乘凉纳鞋垫的新桥村一组村民邓智芬感激地说。
看着眼前一间间贴瓷砖、吊顶的新房,眺望远处点缀在田野间的一幢幢崭新的农舍……我们感受到了地震灾区的老百姓在“8·30”地震后,发扬自救、自建、自助、自强的“四自”精神,克难奋进,在灾难中顽强地崛起,用自己的双手建立起了崭新的家园。
回首,在山水之间还依稀闪现着那些奔忙的身影……
该县县委书记胡坤等领导走过一条条崎岖的山路,沿着雨后泥泞的小路前行,翻过一座座大山,慰问一户户受灾群众,走进一所所学校,踏勘一所所医院建设工地……
“要确保九月份开学时,受灾学校新学年要有新校舍,要有新气象。”县委书记胡坤叮嘱道。
“老百姓看病吃药是大事,要抓好灾区乡村医院建设,切实为老百姓做实事。”该县县长李宁一关切地说。
40余名县领导先后深入所联系的乡镇指导协调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帮助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百千万”行动,县级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抽调人员参与所联系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组织1千名干部,深入1万户农房恢复重建户中,开展寻策问计,帮助农户解决恢复重建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抽调到地震重灾村任职,充当“信息员”、“技术员”、“宣传员”、“调解员”。
走在会理灾区,随处可见漂亮的校室:投资117万元修建金雨乡福和希望小学教学楼,全校283人有205人实现了住宿制学习;民建中央援助200万元支持关河乡中心校建设,新修12间教室;容纳540人的新发中心校,维修加固的教室已完工投入使用,大楼里里外外粉刷一新,投资117万元正在修建的4间教室和6间寝室非常美观……
经过地震灾难的黎溪镇在灾后崛起,迅速推进建设,提出了“打造全州第一镇”的响亮口号。
工业企业崛起擎起发展大柱
8月29日,一股带着1200摄氏度高温的铜流冲入阳极炉排放槽,缓缓地流进匀速转动的圆盘浇铸机中,冷却、翻模、打磨,四川最大的铜冶炼企业昆鹏铜业第一块阳极板问世。填补了凉山采、选、冶一条龙产业链的冶炼空白,刷新了川内无阳极板生产线的历史,标志着四川有色冶炼又上新台阶。
“8·30”地震,会理工业企业受到巨大损失:地震损坏变压器21台,10572户农户停电;规模以上企业因灾受损28户,直接经济损失1.312亿元。如今,自强的会理人在地震灾难后奋发图强。
“做大产业集群、做优园区环境、做强企业集团,以工业强县为主导,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县以省级有色、县级特色两大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2665”工业发展战略,即依托省级有色工业园区、县级特色工业园区,坚持资源高效整合、产业链高效整合、招商引资高效拓展、要素聚集高效保障、经营管理高效运作、协调服务高效到位“六个高效”,做大做强铜镍、铅锌、钒钛铁、电煤、农特加工、生物化工等六大产业集群,增强园区企业集中度、投资强度,提高投入与产出比,走集约聚集发展之路。
全县完善工业经济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县级领导干部抓企业“五个一”(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组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责任制和部门联系企业制度。真正在全县形成“重工业、抓工业、兴工业”的良好氛围。
会理以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为载体快速推进工业发展,工业经济迅猛前行。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3户,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近67.55亿元。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县委、县政府更加关心、支持、帮助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共渡难关。为确保一季度工业经济止滑提速,出台了支持和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加紧生产的政策,县财政拿出171万元资金奖励春节期间坚持生产的48户企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而为全县工业经济在危机面前站稳脚跟,打下坚实的基础。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6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54亿元。“彩色”农业火红绘出锦绣生活
走进会理大地,黄、红、黑、绿“彩色”农业异彩纷呈。围绕现代农业要求,会理县以黄(烤烟)、红(石榴)、黑(畜牧业)、绿(生物质产业和生态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为突破口,用现代设施改造农业、用现代技术装备农业、用先进理念和经营思想引领农业。
红红的石榴映着果农的笑脸
为了做大做强石榴支柱产业,地震灾后,会理县迅速投入到产业恢复中,采取一个个有力措施做响品牌。
会理是石榴的名产地,曾夺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获“中国石榴之乡”的会理,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优质石榴示范县”。地震后许多地方交通受阻,石榴运不出去,会理县迅速开展疏通和修复工作,助石榴销售。为进一步扩大会理石榴的品牌,2009年,会理成功召开中国会理首届国际石榴节。“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石榴第一县”牌匾高高举在使节团团长、科威特驻华大使盖斯先生手中,他代表参加石榴节的23国驻华大使将此牌匾赠送给了会理县县委书记胡坤。
2010年8月2日,会理县召开的石榴供货洽谈会。政府“搭台”促果农卖石榴。
金秋时节,走进会理,到处是果农喜悦的张张笑脸。正值石榴销售旺季,会理石榴一条街热闹非凡,全国300多家石榴果品公司云集会理参与石榴营销。
黄澄澄的烟叶四处飘香
会理俗称“天府云烟之乡”,所产烤烟色泽好、纯度高,素有“卷烟味精”的美誉。如今,全国烤烟生产第一大县的桂冠戴在了地震灾后勤劳的会理人头上。
曾经,“8·30”地震给会理烟叶带来了巨大损失。灾后,在烟草行业的支持下,一座座烤房迅速修建投入生产,一口口水窖修补、新建后重新投入到抗旱栽烟中。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广泛推广,有力推动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久违的笑容终于又挂在了烟农们的脸上!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会理县成为了全国农业标准化优质烤烟生产大县;“国家替代进口烟”、“金攀西”两大品牌项目通过国家局专家组的验收。
近两年来烤烟在会理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008年年产烟叶70万担;2009年年产烟叶80.67万担,烟农收入达5.68亿元,第一次勇夺全国第一烤烟生产大县,真正成为“质量、规模、效益、品牌”四个全国第一县!2010年,全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暨烟叶收购现场会在会理县召开,这里优质的烟叶获得了大家的“啧啧”称赞。当前,烟叶收购工作正井然有序开展。
如今,上海烟草集团、武汉烟草集团、广东中烟工业公司、山东中烟工业公司、川渝中烟工业公司等十多家全国重点卷烟工业企业都非常青睐会理的优质烟叶,会理烟叶进入“中华”、“芙蓉王”、“黄鹤楼”、“红双喜”等重点知名品牌的主配方。
黑山羊申报地理保护产品
会理县是国家确定的生猪调出大县,2008年会理县的生猪、黑山羊出栏达到170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0.5万吨。2009年出栏生猪116.66万头,增长18.36%;羊53.6万只,增长15.93%。肉类总产量10.8吨,增长18.63%。建昌黑山羊是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出的珍贵动物品种,皮毛纯黑,适应性强,耐粗放饲养,遗传性稳定,肉皮兼用,全身是宝,尤以肉质细嫩、膻味轻、味鲜而不腻、百食不厌著称。会理县是国家确定的“建昌黑山羊核心群繁育基地”、“西南最大的黑山羊生产基地”、“无公害黑山羊生产基地”。当前,会理黑山羊地方标准和养殖技术规范通过州专家审定,“会理黑山羊”正在申报地理保护产品。
生物质产业生态农业蓬勃发展
2010年,会理县被列为“全国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县”50个项目县之一。会理是南亚热作果蔬产区,反季节蔬菜销往重庆、云南、贵州等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麻风树为代表的生物质产业(麻风树俗称小桐子,在工业用油、生物病虫害防治、新药开发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综合开发前景很大。会理县被列为全国生物质能源麻风树基地示范县。2009年底,新种麻风树8万亩,印楝、麻风树等生物质能源产业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以华山松为主的生态经济林20万亩。会理打造全国生物油产业第一县步伐铿锵。在农业发展中,会理以民生为主,大力实施“33181”扶贫惠民工程、“36133”兴水惠民工程等政策扶持工程,进一步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
特色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正围绕“十个一”有序开展:一所漂亮的学校,一个标准的卫生室,一条硬化的水泥路,一根全村受益的自来水管,一个功能完备的文体活动室,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一项带动村民致富的骨干产业,一套规范完善的好制度,一个群众信赖的好班子,一个整治卫生的好环境。农户即将达到“十个有”:有存款,有余粮,有太阳能,有沼气池,有小庭院,有电话机,有电视机,有机具,有科技明白人等。一个个和谐包容、友好诚信、团结文明新农村正在建成。到2009年底,全县已完成38个村的建设任务,目前,正强力推进20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如今,会理石榴变成了“金疙瘩”,铜矿村成为了全国有名的文明村;毛菇村成为了全省小康村中一面旗帜;河漂村灾后迅速投入到芒果基地建设中;石庄村生猪销往青海、西藏、广东等地。
灾后农业产业的恢复和发展,为会理绘出一幅幅新农村的锦绣图画。 会理在灾难中崛起,在跨越中奋进!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陈萍
相关报道